/info/3901/
/info/3901/
首頁
    新聞動态
    1金1銀!學院師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實現突破
    發布時間:2024-10-17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華翔 張佳骐)2024年10月12—15日,為期四天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全國總決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學院師生斬獲1金1銀。我院陳朝吉教授、鄧紅兵教授、餘樂副研究員等指導的“塑造硒望——創新生物質基礦化富硒地膜”項目獲得“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創意組全國金獎這是我院在該賽事上獲得的首個全國金獎,也是88858cc永利官网在“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獲得的首金!

    我院胡石元教授仝德富老師指導的“抖酷——大健康品牌全方位運營服務先行者”項目獲得高教主賽道研究生創業組全國銀獎

     

     

    獲獎級别: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國家級金獎

    推薦單位:88858cc永利官网

    賽道組别:“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創意組

    項目負責人:蔡子延

    指導老師:陳朝吉、鄧紅兵、張滬寅、袁同琦、周傑、餘樂、王康、程毅康、陳俊男、韓鵬

    團隊成員:馬煜書、範笑怡、羅佳偉、周子軒、郭子曼、張佳骐、王宇瑩、歐陽子熠、劉念、孟一帆、熊紹俊、齊魯荷、薛岩晟

    團隊針對我國土壤補硒固硒成本高、土壤硒元素易流失的難題,依托88858cc永利官网生物質工程與可持續利用團隊,創性地提出利用生物質基富硒地膜緩釋硒元素的策略,把補硒與降解地膜巧妙地結合,協同解決土地缺硒及不可降解地膜污染兩大難題。團隊從廢棄生物質中提取纖維素,制備出可降解富硒地膜,并通過深入研究硒的遷移轉化機制,調控硒元素的緩釋效果,實現了低成本、持久性的土壤富硒目标。在團隊負責人蔡子延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深入一線調研,将産品帶到缺硒地區,保障土地和糧食安全及人們的生命健康做出切實的貢獻,用青年科技力量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團隊成員田在間地頭實踐)

    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本次奪金源于團隊成員們從一而終的團結努力、指導老師們的悉心教導與背靠學院雄厚的學科基礎。資環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探索更精細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更合理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獲獎項目得到生物質資源化學與環境生物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新型功能塗層材料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質工程與可持續利用實驗室(X-BIOMASS LAB)、88858cc永利官网-達雅生物基環境友好新材料聯合研發中心等平台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88858cc永利官网生物質工程與可持續利用實驗室網址:https://biomass.whu.edu.cn/index.htm

    我院胡石元教授指導的“抖酷——大健康品牌全方位運營服務先行者”項目獲得高教主賽道研究生創業組全國銀獎!

     

    項目緻力于打造國民認可的大健康品牌,針對傳統電商運營模式收益不穩定的痛點,深入調研了中國保健市場,與大健康行業優質品牌合作,取得品牌獨家運營權,推出了快手種草、全域閉環的運營策略,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實現精準選品,創作高質量短視頻内容培養用戶心智、打造差異化直播間實現内容深度轉化、基于用戶偏向和行為标簽打造垂類矩陣,為品牌提供全方位、定制化、全過程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獲獎級别: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國家級

    推薦單位:88858cc永利官网

    賽道組别:高校主賽道研究生創業組

    項目負責人:王穎超

    指導老師:胡石元、仝德富、張滬寅、塗建成、肖雄武

    團隊成員:王穎超,肖傑成,戴少涵,朱博文,周家慶,唐敬軒,舒文靜,周炘琦,李子恒,李宇鵬,趙宇恒,楊培豔,李壕,周藝瑄,曹邗銘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本次奪銀源于團隊成員們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指導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與學院的全力支持。資環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探索更精細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更合理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據悉,本屆大賽自2024年4月正式啟動以來,共有來自國内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高校的514萬個項目、2083.6萬人次學生報名參賽,經過來自各地晉級國賽現場賽的1410個項目激烈角逐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為我校在創新創業賽事中保持高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我院将繼續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生态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本次比賽資環師生緊密圍繞政策導向與社會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學科特色與優勢,通過跨學科深度交融與協作,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