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華翔 蔡子延 郭至恒)近日,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暨科技競賽中,由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蔡子延帶領的炭合環境科創團隊孵化的項目《“鋅”有靈“芯”——綠色長壽命水系鋅電池及其回收方法》獲得國家三等獎。該項目由我院2021級本科生郭至恒為隊長,環境系副主任陳朝吉教授、餘樂副研究員和周傑博士後指導,項目成員包含我院2022級博士生黃京和2021級本科生于笑、盧宗耀、胡亞飛。團隊設計了一種改良的水系鋅電池(AZBs),具有低成本、安全性高、無毒、生産環境簡單等優點。
目前水系鋅電池受鋅枝晶生長、界面副反應等問題,導緻循環壽命很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開發了一種寬溫域水系鋅電池電解質,和纖維素納米纖維鋅離子傳輸整流功能層。纖維素納米纖維功能層的孔結構特點及其表面化學特性可以調控鋅離子在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傳輸及電化學反應,使鋅離子均勻再分布,另外,水系電解質中的疏水性離子液體可以通過其陽離子抑制鋅沉積過程中的尖端效應實現高可逆性、長壽命的鋅沉積/剝離循環,從而解決了鋅枝晶生長的問題,相對于一般的水系鋅電池,循環壽命延長了8倍以上。此外,廢電解質中高價值組分可以通過綠色溫和的程回收90%以上,對于儲能行業“雙碳”政策的落實具有現實意義。
2021級本科生範笑怡參加項目《基于實時數據的公交車動力電池狀态預測管理系統》獲得國家三等獎。項目采用深度學習網絡模型對動力電池的各項參數進行實時精準預測,并将整體算法嵌入到硬件平台,将研發的平台接入車輛已有的電池管理系統,實現電池狀态的實時監測與智能管理。
2021級本科生劉方瑜參加項目《灘淨先鋒——結合空地動态部署方法和柔性機械爪拾取車的沙灘清潔系統》獲得國家三等獎。項目以降低設備能耗、減少沙灘垃圾污染為目的,設計出一種無人機與地面設備空地協同、智能感知、智能組網、動态任務分配、路徑規劃的高效節能低排放沙灘清潔系統。
資環學院一直以來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探索和優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及科技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我院将繼續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賽事,為雙碳戰略背景下的節能減排人才培養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