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58cc永利官网
舊版入口
|
English
學院新聞
香港大學與88858cc永利官网神農架及長江流域生态考察隊進行聯合科考
發布時間:2023-10-27     發布者:華翔         審核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王忠洋、李雨珊、王丹、唐瑤)88858cc永利官网洪松教授與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陳斌助理教授承辦的2023年教育部内地與港澳師生交流計劃大學生項目——神農架及長江流域生态考察活動,于1016日上午9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301舉行了簡短的開幕式,院長沈煥鋒教授、副院長任福教授緻歡迎,陳斌教授緻答辭。沈院長祝願本次活動順利舉辦,希望88858cc永利官网與香港大學能夠保持長期交流與合作。香港大學10位師生與88858cc永利官网、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等單位的20餘位師生參與了本次活動。

 

 

開幕式 

 

院長沈煥鋒教授與副院長任福教授緻歡迎

 

香港大學陳斌教授緻答辭

 

師生合影留念後,在學院開展了學術交流活動。香港大學陳斌教授做了題為“城市化環境——暴露——公平性(U3E)研究及展望”的學術報告;88858cc永利官网王海軍教授做了題為“顧及城市擴展趨勢性特征的元胞自動機機制(機理)模型和學習模型構建”的學術報告;香港大學師帥教授做了題為“企業空間和地理空間的交叉:空間網絡資本模型”的學術報告;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莊豔華研究員做了題為“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評估”的學術報告。随後,來自香港大學、88858cc永利官网、長江大學、荷蘭瓦格甯根大學的7位老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做了不同主題的報告,并進行了深度的讨論交流。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張亮研究員、長江大學何超老師和88858cc永利官网王豔老師參與了讨論。

 

 

合影留念







陳斌教授(左上)、王海軍教授(右上)、師帥教授(左下)、莊豔華研究員(右下)在做學術報告

   同學們一起遊覽武大校園,在牌坊前合影,漫步于櫻花大道,登上櫻花城堡,來到老圖書館和九一二操場……同賞美景,感受武大厚重曆史和文化底蘊,收獲珍貴的情誼。

1017日,考察隊一行16人赴三峽工程與神農架開展科考活動。這支生态考察隊年輕而富有活力,多元而富有創造力,展示出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考察的第一站為位于宜昌市的三峽大壩。考察的主要内容為三峽雙線五級船閘、三峽電站、三峽大壩壩頂。隊員們首先來到三峽工程博物館觀看紀錄片。講解員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三峽工程的建設曆史、現狀、綜合效益。三峽建設者的精神風貌,讓隊員們深深的欽佩。

 

 

參觀三峽工程博物館

 

來到世界上最大的船閘——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船閘全長6.4公裡,其中船閘主體部分1.6公裡,引航道4.8公裡。船閘的水位落差113米,亦堪稱世界之最。船經過每一級船閘都要花大概40分鐘,五級船閘全程通航時間約200分鐘。隊員們随後來到垂直升降百米的三峽升船機,近距離直擊“船坐電梯”。

 


                                              三峽雙線五級船閘

                                                                                  三峽升船機

 

三峽電站作為世界裝機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考察與學習不能錯過的地方。隊員們在三峽電站中央控制室,了解到三峽電站全年累計生産清潔電能1118億千瓦時,打破世界紀錄,電能晝夜不息送往華中、華東、廣東等地,成為中國水電引領世界的重要标志。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曾來到大壩左岸電站,了解發電機組運行、三峽電站發電效益和電網安全監控等情況。隊員們為這樣的偉大工程深深震撼,心潮澎湃,收獲頗豐。

 

 

參觀三峽左岸電站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隊員們登上壩頂,極目遠眺長江上下遊,波瀾壯闊盡收眼底。左岸壩首綠地郁郁蔥蔥,通航船閘和升船機氣勢恢宏,左岸電站晝夜不息将電能輸送八方……三峽工程的建設,使江漢平原最薄弱的荊江河段防洪标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大大降低了洪水造成的損失。它是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凝聚了幾代工程師的心血,也是工匠精神的極緻體現。江水浩蕩,奔騰不息,正繪就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圖景,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香港大學師生于三峽大壩壩頂合影留念

 

暮色降臨,隊員們乘坐遊輪行至萬裡長江第一壩——葛洲壩,親身體驗輪船“翻越”葛洲壩,認識多級船閘工程及其原理。水漲船高的奇妙過程讓大國重器顯出“别樣柔情”

1018日至22日,考察隊來到美麗神奇的華中屋脊——神農架。隊員們深入天燕的燕子洞,探尋短嘴金絲燕(Aerodramus brevirostris)的栖息之所。此時短嘴金絲燕已遷徙至中國雲南和東南亞等溫暖地區過冬,洞内僅留下由苔藓和唾液組成的鳥巢。每年春天,金絲燕會從南方歸來。

隊員們相互攙扶幫助,不畏黑暗濕滑的環境,一路探尋至洞内深處。用手電掃射,隻見岩壁高處錯落分布着幾十個半碗狀的鳥巢。腳下到處都是水窪,水裡有水蛭。洞壁很潮濕,可以看見白化的洞穴馬陸。隊員們在洞内還發現了短嘴金絲燕掉落的羽毛,雖然很遺憾沒有看到飛進飛出的金絲燕,但親臨這裡,依然感受到了燕子洞的深邃與大自然的神奇。

 

   

     深入燕子洞                           洞壁上的白色洞穴馬陸

金秋十月,神農架風景如畫。鑽出燕子洞,映入眼簾的是蒼翠欲滴的綠、熱烈鮮豔的紅、明亮耀眼的金。從山谷到山巅,層林盡染,儀态萬千。胡剛老師請隊員們仔細觀察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它是世界上公認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也是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一路上,隊員們在胡老師的指導下,仔細觀察記錄了隐紋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神農四寶”之一的筒鞘蛇菰(文王一支筆)(Balanophora involucrata )等動植物。

 

  

筒鞘蛇菰                                    隐紋花松鼠

 

隊員們冒雨前往大龍潭,探訪野生的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大龍潭金絲猴自然栖息地位于神農架海拔2300米處。進入大龍潭深處,便遠遠聽到“吱吱”的叫聲。沒走多久,一道湍急的溪流出現在眼前。溪邊的樹林裡,幾十隻金絲猴或坐或卧,或爬或跳。神農架川金絲猴是我國分布最東端的金絲猴,它的種群數量最少,極具研究和保護價值,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得到保護區研究人員的同意,隊員們得以近距離觀察金絲猴的行為并做記錄。張旭老師向大家介紹了金絲猴的社群關系及有趣習性。張老師說,一群金絲猴的數量從幾十到百餘隻,其家庭一般由一夫多妻以及未成年子女組成(最小的家庭隻有一夫一妻)。另外,在猴群裡還有一個或者幾個雄性單元家庭,即全部家庭成員都是雄猴,它們是成年後被“家長”驅逐出群的成員。金絲猴主要吃嫩枝、幼芽、鮮葉、竹葉和各種野果。胡老師還介紹了金絲猴的毛色特征、遷徙特點。隊員們看到了好幾隻小金絲猴,有一隻使勁搖晃着樹枝,利用其彈力,飛身躍到另一株更高的樹上。猴子們溫順而聰明,靈巧又活潑。

 

   

  紅桦林裡的野生川金絲猴

   

觀察川金絲猴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神農架高山地區的主要樹種,是神農架地區分布面積最廣的針葉林類型,常在海拔2000m以上開始形成林地,是适宜金絲猴栖息的森林生境。紅桦Betula albosinensis)是一種神農架高山地區的特色樹種,是金絲猴可以選取的食物來源之一。因其樹皮薄如紙且顔色可人,能用于寫情書當地人視紅桦為愛情樹。隊員們拾取了不少脫落的樹皮,放入自封袋存放

一路上,随着海拔的變化,隊員們依次穿過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亞高山草甸和石林喀斯特地貌,深入原始森林,看到了許多珍稀植物和珍稀動物。在金絲猴栖息地,隊員們尋覓到許多植物和真菌,還有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的種子、尾萼薔薇(Rosa caudata)的果實、馬勃(Lycoperdales)放出的孢子等。

 

   

   大火草的種子                                尾萼薔薇的果實

 

隊員們在大龍潭動物通道和神農頂附近冒雨布設了兩部紅外相機,計劃于三個月後回收數據。紅外相機都安裝在隐蔽的獸徑,針對不同的動物對象,分别安裝在距地面30厘米與50厘米處。

 

  

野外安裝紅外相機

 

胡剛老師帶着隊員們回收了三個月前布設在高海拔地區的紅外相機中的數據卡,得到了一組讓人驚喜的珍貴照片。紅外相機拍到了野生的梅花鹿(Cervus nippon)、中華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蒙古兔(Lepus tolai)、灰頭鸫(Turdus rubrocanus)、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的雌鳥和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紅外相機拍到的梅花鹿(第一行)、蒙古兔(左下)、灰頭鸫和普通朱雀雌鳥(右下)

 

當天下午,隊員們驅車翻越神農頂,來到坪阡古鎮。1020日,隊員們攜帶設備進入大九湖濕地。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它是華中地區生态環境保護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很多瀕危鳥類、遷徙候鳥的栖息繁殖地。

來到二号湖,隊員們架起單筒望遠鏡觀察遠處的鳥,它們或靜卧于草叢,或遊弋于湖上,或站立于枝頭,或飛掠過水面。隊員們觀測到的野生鳥類有: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普通翠鳥(Alcedo atthis)、蒼鹭(Ardea cinerea)、普通鵟Buteo japonic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和紅尾水鸲(Rhyacornis fuliginosus)。

 

 

 

                        

    

  白鹡鸰                           未成年白鹡鸰

     

                            遠處的一群綠頭鴨                                        紅尾水鸲

     

                                                                                                                   普通鵟                                           灰頭雀鹛

 

 隊員們來到四号湖,觀察并調查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的伴生植物物種,了解泥炭藓濕地的生态演替過程,探尋大九湖濕地的生态變化趨勢。胡老師帶隊員們尋找泥炭藓、金發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葉藓(Rhodobryum giganteum)。隊員們了解到,泥炭藓是沼澤濕地的指示物種,如果泥炭藓減少,金發藓增多,那就表明濕地有可能發生退化。

 

  

  金發藓                                   暖地大葉藓

  

泥炭藓中混雜着金發藓

 

下午,隊員們來到老鹿苑旁一處開闊的草地,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若幹個2m×2m的草本植物樣方調查,鑒别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測定并記載了植物的多度、蓋度和高度等信息,為生物多樣性調查提供數據支持。此次樣方調查,隊員們鑒别出了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車前(Plantago depressa)、紅車軸草(Trifolium pratense)、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湖北旋覆花(Inula hupehensis)等植物,了解了大九湖濕地周邊的入侵植物概況,加深了對野外生态調查工作的認識。

 

  

樣方調查                        觀察外來植物紅車軸草

 

樣方調查期間,隊員們發現有普通鵟在天空盤旋,試圖在草地捕食。一共飛起來五隻鵟,在隊員們做樣方的頭頂形成了一個小“鷹柱”。路邊停歇曬太陽的翠藍眼蛱蝶(Junonia orithya)和樣地草叢裡的蜣螂(Geotrupidae),為大家的調查工作增添了美妙的插曲。

 

  

                                  翠藍眼蛱蝶                                   蜣螂

 

做完樣方,隊員們去鹿苑喂食梅花鹿。它們體型中等,雄鹿有角,雌鹿無角,夏天毛呈紅棕色,雜有顯著的白色斑點,形似梅花,因而得名。有一隻小梅花鹿超級活潑可愛,不怕生,和隊員們互動很親密。

 

  

喂食馴養的梅花鹿

 

1021一大早,考察隊深入太子垭,觀察以巴山冷杉、紅桦、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華山松(Pinus armandii)為主的高山原始森林。

隊員們沿途看到了幾株超300年的巴山冷杉,其中一株接近500歲,還發現了川黨參(Codonopsis tangshen)的果實、粉紅杜鵑(Rhododendron oreodoxa)因低溫自然卷曲的葉子。胡老師摘下山酢漿草(Oxalis griffithii)葉子,隊員們品嘗了下,有一股蘋果皮的味道。

路途中觀察到的鳥類有: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白領鳳鹛(Parayuhina diademata)、灰頭雀鹛(Fulvetta cinereiceps)、大嘴烏鴉(Corvus macrorhynchos)、星鴉(Nucifraga caryocatactes)、沼澤山雀(Poecile palustris)和黃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等,其中橙翅噪鹛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巴山冷杉

   

   箭竹林                        川黨參的果實

   

粉紅杜鵑的葉子                 湖北老鹳草

 

闆壁岩的高山草甸

 

隊員們乘車至闆壁岩,這裡的植物種類繁多,這個季節還能看到以菊科、莎草科和禾本科為主的典型亞高山草甸植被類型,如銀葉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nota)、湖北老鹳草(Geranium rosthornii)、高山梯牧草(Phleum alpinum)和楊葉風毛菊(Saussurea populifolia)等。

隊員們到官門山參觀了自然生态博物館,随後來到神農壇。這裡有很多植物藥材,還有一棵著名的“千年杉王”——鐵堅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在這裡分布也很廣。隊員們一同登上神農壇,祭拜炎帝神農氏。傳說炎帝是牛首人身,隊員們對着巨大的炎帝冥思雕像,懷着虔誠的心祭拜中華民族的祖先。

 

       

    動植物标本館                             1993“野人”目擊處

       

千年杉王                                      神農壇

  

祭拜炎帝                                   神農壇合影留念

 

天色漸晚,大家還戀戀不舍。歡聲笑語中,至弦月升空才下山歸營

1022日一大早,考察隊乘高鐵由興山縣返回武漢。科考是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科考,是用腳去跋涉、去丈量每一寸土地;是用眼睛去觀察天地間的生靈;是用相機去記錄,定格美好瞬間;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時光飛逝,美好的記憶永存。随和可親的洪老師、淵博敏捷的陳老師、耐心儒雅的師老師、博物矯健的北落師門老師、能幹溫和的蹦蹦、無微不至的車前、親切真誠的曉鑫、開朗大方的紫薇、睿智謙虛的王晗、沉穩溫柔的子明、嚴謹細心的玉飛、熱情體貼的嘉婷、見識頗豐的羽珈、坦率活潑的禮然、善解人意的忠洋,大家一路上相互扶持,迎風沐雨不停留,追雲趕日友情深。江湖一别,後會有期,天南海北再相聚!

 

  

  

 

難得的相聚、難忘的旅途,友情是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