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我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旭副教授的邀請,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Bruce E. Logan教授來我校開展了系列學術交流活動。
3月21日下午,Bruce E. Logan教授做客“珞珈講壇”第415講,帶來題為《Innovations in Green Hydrogen using Novel Water Electrolyzers and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的學術報告。我院院長沈煥鋒教授為其頒發珞珈講壇紀念證書。講壇由王旭副教授主持。

Bruce Logan教授的報告聚焦氫氣在減碳排放領域的重要作用,闡述了兩種綠色的氫氣生産方法:使用含鹽水體和可再生電力供應的電解水反應器以及以生物質為能量的微生物電解池。他提出将反滲透海水脫鹽複合薄膜應用在電解水反應器中,這種薄膜對鹽離子具有良好排斥作用的同時,能有效進行質子和氫氧根離子的轉移,從而實現對含鹽水體的高效電解産氫,産生的氫氣與傳統離子交換膜系統相當。另一種綠色産氫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來産生電流從而實現電化學産氫。Bruce Logan教授的課題組在降低微生物電解池内阻方面取得了進展,使微生物電解池能在固定能量輸入的情況下擁有更高的産氫效率。這兩種不同的電化學工藝可以為綠色産氫提供更經濟的發展思路,促進能源基礎設施去碳化。

在提問交流環節中,Bruce Logan教授對現場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闡述與解答,現場氣氛熱烈。

3月22日,Bruce Logan教授在學院的220報告廳進行了關于《Why we need to teach a course on energy use, carbon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的講座。他指出,氣候變化的應對是本世紀最大的環境挑戰之一,但大多數人對日常生活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了解十分有限。Bruce Logan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的一門課程,該課程将碳排放度量化,将日常活動中的能源使用與碳排放關聯起來,使人們更了解這些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Bruce Logan教授認為,這門課程可以提高大家對溫室氣體排放水平的認識,從而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作出貢獻。

據悉,Bruce E. Logan教授是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中國工程院(CAE)外籍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國際水協會(IWA)、水環境聯合會(WEF)和環境工程與科學教授協會(AEESP)會士,擔任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土木與環境工程系Stan&Flora Kapp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客座教授。Logan教授近年來緻力于生物電化學系統、可再生能源生産、能源可持續性水基礎設施發展相關的科研,以及能源、碳排放和氣候相關的教學工作。他在《Nature》《Science》《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PNAS》等國際頂尖雜志發表了550多篇論文 (引用超過115000次,h指數=164; google scholar)。
攝影:顧春盛
文字: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