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58cc永利官网
舊版入口
|
English
學科專業
國家重點學科
發布時間:2024-06-18     發布者:         審核者:     浏覽次數:

      國家重點學科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介紹

      本學科點具有完善的辦學資源和學科群優勢,同時擁有橫跨測繪科學和地理科學等的3個碩士點和2個博士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和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可培養從本科到博士後各類不同層次的人才,是全國高校唯一同時擁有理工兩套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相關辦學資源的學科點。目前已建立了以空間信息快速獲取、管理、更新、可視化和應用的完整理論與技術體系,在測繪學和地理學界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本學科點在地圖學領域具有獨特和壟斷性的優勢,又是我國最早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制圖研究的機構,分别在1985年和1996年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近年來,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獨立開發的國産地理信息系統軟件Geostar在國家科委組織的測評中名列前茅,數字制圖和多媒體電子地圖技術也在全國獨樹一幟。本學科點具有一大批國内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和雄厚的師資隊伍,先後有1人擔任兩屆國際地圖制圖協會副主席,多人在國際和全國性學術組織中任職。有兩院院士1名,國務院學位評定組成員2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5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人,省部級跨世紀人才9名。

      本學科點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發展前景:

      1.當代地圖制圖學理論與技術。利用本學科點在地圖制圖學理論與技術上的傳統優勢,研究以普通地圖、專題地圖制圖為核心,以地圖分析應用為目的的理論與知識體系,為數字地圖和GIS的地理信息分析和可視化技術服務。

      2.地理信息系統基礎理論。研究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模型、分析決策模型以及空間數據庫的知識發現,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框架,為集RS、GIS、GPS于一體的地球空間信息學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3.全數字化地圖制圖理論與技術。研究計算機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等支持下的全數字化地圖制圖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實現由傳統手工制圖向全數字化制圖技術的轉化,更高效地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開發的“多媒體電子地圖集成工具Atlas2000”獲得科技部表彰。

      4.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與應用。研究以空間數據獲取、管理、更新、可視化和應用為主線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其應用,并在國土資源、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國防等領域擁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是國際地理信息系統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5.地理信息自動綜合與多尺度空間數據庫的建立。從80年代開始就系統地研究地圖及地理信息的自動綜合問題,在結構化水系地貌形态自動綜合、基于圖論、計算幾何學和分形幾何學的自動化制圖綜合理論體系等方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被國際同行稱為該領域的“開拓者”,為多尺度空間數據庫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

      國家重點學科“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介紹

      作為測繪科學與技術下的二級學科,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是88858cc永利官网測繪學科最早建設學科專業之一。1956年武漢測量制圖學院成立後,即開設了地圖制圖專業(該學科的前身),老一代地圖制圖學專家,依托蘇聯在該學科上的支持,通過引進消化建立了地圖制圖學完善的課程體系、支撐平台和學術團隊,該專業與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一起并列為四大傳統測繪學科。80年代後,随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出現,測繪科學技術由模拟技術向數字技術發展,本學科也加入該轉軌行列,産生了“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學科,一直是作為武漢測繪學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88858cc永利官网的骨幹學科與優勢學科。1993年本學科獲得國務院批準的博士點,1998年獲準湖北省重點學科,建立有博士後流動站。該學科是88858cc永利官网 “211工程”一期、二期重點建設對象,是“985工程”學科建設的平台之一。

      經過50餘年的發展,88858cc永利官网的“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業,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科學研究、國際學術交流和辦學條件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已形成優勢明顯、研究方向明确、理論與技術應用并重的學科特色。主要表現在:

      1.人才培養層次齊全。本學科點形成了博士、碩士、本科、成人教育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在2001年到2006年其間,累積培養本科畢業生842名,碩士畢業生213名,博士畢業生87名。6年内本學科點接受來自5個國家的14名留學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與荷蘭、德國、法國等國家簽訂了長期聯合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協議,每年聯合培養碩士生6-10名和博士生1-3名。1名博士研究生論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4名博士研究生獲省級優秀博士論文獎。

      2.學科平台堅實。參與建設的“武漢地球空間信息國家實驗室”獲得教育部“985工程”支持,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字制圖與國土信息應用工程”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以及“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國家測繪局工程技術中心3個省部級學科平台。

      3.師資隊伍雄厚。現有教授24人、副教授30人。在中青年學術隊伍中,有教育部人才4人,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45歲以下教師中博士學位人數占74%,一個團隊入選省級優秀創新團隊。

      4.教學成果豐富。“地理信息系統”課程獲得2005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獲得2001年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出版了系列的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教材,其中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土地信息系統》獲2005年全國優秀測繪教材一等獎。

      5.科研成績突出。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973、國家863、海洋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項目以及橫向開發等各級各類項目300多項;2004年和2005年以本學科點為第一完成單位分别獲得2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0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深圳市地圖”2001年獲國際地圖制圖協會“傑出地圖作品獎”,1篇論文獲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優秀青年論文獎;獲得技術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登記有11項;科研經費達7683萬元;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400多篇論文,其中160多篇論文被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出版專著21部。

      6.學術交流活躍。 積極參加國内外學術交流和競争,有多人在國際地圖制圖協會、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亞洲地理信息系統協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等學術組織中任職;過去6年承辦和協辦了6個國際學術會議和5次國内學術會議,邀請國際權威專家到本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包括短期合作研究、技術交流和聯合指導研究生等;20多人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荷蘭、英國、瑞典等國聯合申請開展了多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7.環境建設優良。6年累計從“211工程”二期、“985工程”建設以及主管部門撥款、學校自籌、科研經費等多種渠道獲得建設資金 11183萬元。建立了數字地圖桌面出版、地學虛拟現實等實驗室,購置了一大批本學科領域的高檔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室面積達3200餘平方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