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地理科學與國土資源系研究生第三黨支部“思源論壇”活動順利開展。此次活動由地理科學與國土資源系研究生第三黨支部以及88858cc永利官网院研究生會、全國地理學研究生聯合會GeoFreetalk線上論壇共同舉辦,主題為“城市邊界識别及城市效應研究探讨”。


本次活動采用線上和線下共同進行、“主題分享+導師點評”的形式,邀請到兩位專業導師:孔雪松老師、劉殿鋒老師和研究生輔導員:馬麗華老師、李韓老師作為嘉賓;支部優秀的三名博士:徐智邦、連喜紅、鐘靜作為主講人。
活動開始,由資環院研會學術部餘夢穎同志簡要介紹出席老師和三位主講黨員并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首先,徐智邦同志以“全球實體城市多層次邊界識别”為主題展開報告。他首先從全球城市空間界定的差異出發,指出全球一緻的實體城市層次邊界識别具有重要意義,并分析了目前全球城市空間制圖已有研究的優勢和不足,由此提出了城市多層次邊界識别方法,介紹了研究生成的産品數據以及全球城市多層次邊界的多尺度規律。随後,兩位老師就徐智邦同志的彙報進行點評,肯定了研究角度的新穎性,對于PPT的講解和研究内容提出建議。


然後,連喜紅同志就“城市化影響及自然生物響應”這一主題進行分享,探讨了城市化的生态效益問題。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光污染對自然生物存在影響,他以夜間燈光為切入點,基于生态和地理視角,運用混合效應模型分析城市化和自然生物響應的關系,最後呼籲大家要重視光污染問題。在點評環節,兩位老師都表示研究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并建議在研究中要考慮生物複雜系統的影響。


最後,鐘靜同志的報告主題為“城市化過程對植被淨初生産力的綜合影響評估”。城市擴張過程影響植被覆蓋和生長,由此提出了城市尺度下城市擴張過程對植被的綜合影響這一科學問題。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城市擴張過程和模式下植被的綜合變化特征存在差異,緊湊型城市模型下的補償增長比分散型城市模式下的補償增長更為穩定。針對鐘靜同志的彙報,老師們認為從直接和間接兩個角度導入研究内容這一方式值得聽衆借鑒,并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想法對研究内容提出建議。


在觀衆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發言,嘉賓們就提出的問題給予認真的解答。至此活動也接近尾聲,餘夢穎同志對到場的嘉賓和同學表示感謝,最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同學們有序離場。


文本:文濤
供圖: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