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學院220會議室,我院組織師生觀看“2021年中國地理學大會”S38分會場:地理學家的語言——地圖與GIS。2021年中國地理學大會以“時代挑戰,理論創新,社會實踐”為主題,旨在研判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地理科學問題,總結地理學理論方法、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謀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學科發展指向。S38分會場由我院副院長任福老師與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葛詠老師召集,邀請了南京師範大學闾國年教授、88858cc永利官网杜清運教授等領域專家進行分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英傑研究員主持。

會議伊始,南京師範大學闾國年教授以地理學專門語言到普适性大衆語言的發展為切入點,指出GIS正實施突破:向3D、4D和高維發展,向信息7要素x地理7維度表達拓展,向三維模型、動态模型、VR/AR/MR、全媒體/融媒體、元宇宙發展,向第三者視角、側視和360度全視發展;我院杜清運教授在會上對地理學的信息科學屬性進行彙報,杜教授表示地理信息科學還在發展的初期,但有着廣闊的前景,認為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為地理信息科學提供物質科學的基礎,特别是理論地理學有與地理信息科學合流的趨勢,信息科學為地理信息科學串起科學研究、政府管理、工程技術和人民生活的紐帶;來自廣州大學的吳志峰教授從曆史角度出發,從地圖看中國古代“華夷觀”之演變,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突破傳統華夷觀的地緣戰略;蘭州交通大學的闫浩文教授對微地圖與地圖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彙報中采用了手繪等各類地圖對問題進行了分析;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宋關福教授級高工對地理信息系統升維之路進行分享。

會議下半場在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态研究所王宗明研究員的分享中拉開帷幕,王研究員對面向SDGs的2010-2020年中國濕地面積變化進行了研究;北京師範大學董衛華教授對虛/實環境下尋路行為與空間知識獲取的差異性進行了分析;福州大學邱炳文研究員展示了基于農作物物候和Sentinel-2色素指數的花生時序遙感制圖方法;浙江大學杜震浩教授對地理學語言進行了再思考,淺談了數智地球;河海大學張曉祥教授展示耦合自然和人文的流域空間分析;成都理工大學陳慶濤副教授對多源空間信息同化與共享服務關鍵技術研究進行了彙報;北京大學的劉瑜教授将地理學與空間模型分析進行結合,并提出了一個猜想,認為外星人的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的可能不同,但是GIS會和人類的GIS很像。


本次活動為我院地理科研教學工作者和研究生提供交流學術思想、分享科研成果、探讨發展問題的雲端平台,加深了我院莘莘學子對“地理學基礎研究”“地理學綜合研究”“國家戰略與科技支撐”“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地理教育與學科建設”等内容的了解與認識,為學習地理學方向知識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文本:王詩宇、餘夢穎
供圖:楊淋麟、王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