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五十三講:城市生态系統管理的前沿理論與技術介紹,如期在88858cc永利官网301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吝濤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基于城市生态學與城市地理學,以城市物質空間形态為切入點,從生态系統的視角探索自然地理及氣候條件約束對城市功能布局的影響機制,探索城市的奧秘。

講座開始,吝濤教授從城市生态學理論出發,強調城市本身是一個複合的生态系統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态系統、人與自然的耦合系統,提到了生态學研究逐漸從強調為自然服務轉變成為人服務,視角由自然轉向城市。
講座的第一部分是城市與城市化。吝濤教授提到城市化強烈影響着全球變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具有兩面性——既聚集了創造力與想象力,也産生了巨大碳足迹。同時吝濤教授以廈門為例,分析廈門讓人感到舒适的原因,并從城市發展狀況、曆史演變、城市化景觀演變特征,探究廈門市城市化景觀對生态過程(如濱海鳥類栖息地、碳平衡)的作用。加深了同學們對城市生态發展的理解。
講座的第二部分是中美城市生态學發展對比。吝濤教授對中國與美國的城市生态學研究論文發表數量差異、城市邊界的界定差異(人口密度、行政區劃)、城市化發展軌迹的差異(城市擴張預測)、城市形态和景觀的差異(城市高度、緊湊城市、人文景觀)、城市代謝和管理差異(代謝過程與效率、管理體制與機制)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講座的第三部分吝濤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包括人與環境耦合複合生态系統,探究人群需求、健康福祉與福利健康三者的聯系;城市韌性Urban Resilience,韌性理論最初被生态學引用,如今運用于城市發展路徑的研究中;城市發展的自然途徑NBSs,探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關聯形态發展;人類邁入大數據時代,挖掘生态環境社會的大數據等等。

最後,吝濤教授介紹了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并詳細耐心地解答了大家的問題,報告至此圓滿結束。
文本:文心遠、胡亞珍
供圖:文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