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工程案例》專家講課02: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政策及關鍵技術

109日下午兩點,工程案例第二講“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政策及關鍵技術”講座在信息學部2217教室舉行。講座由我院教授任福老師主持,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信息服務部主任、自然資源部時空信息與智能服務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萬增老師主講。

1 任福老師連線劉萬增老師授課

首先,劉萬增老師從國家近年出台的政府文件出發,詳細舉例說明信息安全對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強調了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能力重要建設内容,提出了“地理信息是國之重器不可予人”的核心觀點。同時,劉萬增老師詳盡了列舉了地理信息洩密的不同場景和方式,加強了同學們對地理信息安全的認識。

随後,劉萬增老師從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1年頒發的《遙感影像公開使用管理規定(試行)》講到2020年自然資源部印發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國家秘密範圍的規定》,介紹了不同時期我國地理信息安全法規和制度逐漸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其中,從“是否涉軍”、“精度”、“範圍”和“是否含有敏感屬性”幾方面展開,重點講解了“95号文”中對涉密範圍的規定,使同學們對“涉密”的定義有了更為深入和深刻的了解。

在介紹完地理信息安全的界定後,劉萬增老師從“涉密數據的安全流轉”、“數據安全處理與可用性矛盾”和“地理信息數據是否洩密的界定”三個層面講解了當前維護地理信息安全存在的三大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劉萬增老師結合 “涉密地理信息采集,傳輸與更新技術”、“局部非線性拓撲同胚變換技術”和“地圖注記文字加密編碼與自動識别方法”等團隊研究成果,深入講解了這三大難題的相應處理辦法和技術措施。

2 同學們在認真聆聽講座

最後,劉萬增老師回顧了講座内容,對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和展望。地理信息安全作為今後智能化測繪繞不開的瓶頸問題,存在重大的國家需要,但目前仍未引起學術界和産業界的足夠重視。基于此,劉萬增老師提出了當前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維護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對同學們提出了要求和展望。

文本:王卓倫

供圖:楊佳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