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工程案例》專家講課01:網絡地理(地圖)信息整合與分析

9月16日下午兩點,在信息學部2教217教室,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政府GIS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碩士生導師王勇研究員以“網絡地理(地圖)信息整合與分析”為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講座。講座主持人為我院任福教授。

首先,王勇老師介紹到随着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其蘊含了海量地理信息,大數據價值凸顯,在服務模式、數據處理、數據生産與信息内容等方面,互聯網深度融入并深刻改變了地理信息技術行業,同時這也為地理信息管理帶來了全新技術挑戰,這體現在地理信息整合與分析設計環節增多,分析把握難度增大、技術綜合性增強。

随後,王勇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網絡地理信息整合與分析技術思路與關鍵技術。在時空信息的泛在感知階段,主要采取地理信息網站聚焦搜索、地理信息深度爬取等方法拓展時空信息來源,實現互聯網感知、獲取位置信令大數據、圖形圖像分類識别與文本信息深度理解。在深度融合階段是将不同數據進行整合,将地理實體間建立關聯,提高信息質量,主要包括基于概念格的地理實體語義識别等技術。在時空分析階段,城市公共服務覆蓋能力統計分析、街區級AOI生成與功能刻畫、城市功能中心提取與多級結構探測、房價等值區及“房-地”價格耦合分析、基于位置信令的用戶駐留區域計算及場所推測都是研究關注的重點。在大數據運行支撐階段,更加關注基于分布式多代理的互聯網地理信息搜索集群等研究。接着,主講人介紹了網絡地圖識别與分析的主要内容:基于像素統計與紋理特征的地圖圖像識别,基于主動學習和CNN的地圖圖像快速識别,基于級聯網絡的地圖目标識别與U-Net支持的地圖語義分割。

在第三部分,王勇老師提出了網絡地理信息整合與分析的平台建設與應用。平台建設主要包括:互聯網時空大數據彙集系統、異源大數據星系整合系統、位置大數據分析與挖掘系統、泛在媒體地圖識别與特征分析系統等平台建設。此系統主要在互聯網地理信息監管與地圖技術審查、全球地理信息建設與基礎地理信息輔助更新、空間規劃實施效果監測與城市體檢,房地産時空大數據檢測、電信運營商精細化管理支撐、實踐災害檢測與區域風險評估等方面應用較為廣泛。

最後,王勇老師提出了研究的思考與展望,未來将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研究中來,為網絡地理信息(地圖)大數據分析探索新範式與新技術的支持,拓展新的應用空間。


文本:李瑩

供圖:李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