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五十二講:可持續食物系統視角下的食物浪費定量評價及資源環境效應

2021年7月26日上午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五十二講在資環學院220報告廳成功舉辦。南丹麥大學劉剛教授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可持續食物系統視角下的食物浪費定量評價及資源環境效應”的學術報告。講座由88858cc永利官网特聘副研究員胡元超老師主持。

講座伊始,劉剛教授首先向大家闡述了可持續食物系統的研究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并強調以産業生态化和生态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态經濟體系是生态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标将消除饑餓作為重要目标,更加強調耦合和關聯的研究視角。同時,劉老師認為以系統和代謝理解食物系統及與其他系統的耦合關聯是産業生态學的重要研究思路!

随後,劉老師介紹了食物系統與循環經濟研究框架,歐盟綠色協議及從農田到餐桌的戰略,并指出圍繞可持續食物損失和浪費的三個主要研究問題:第一個是How much即浪費多少,如何量度?第二個為So what即有何(社會經濟環境)影響?第三個為And how即是何驅因,如何減緩?同時劉剛教授也強調可靠數據對于解決食物浪費的優先級策略、進度監控以及理解驅動因素和影響至關重要。

在實證分析階段,劉剛教授首先以谷物為例,分析了美國、中國、南非三個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食物損失浪費情況,并提出了中國與全球食物損失浪費數據研究的現狀差距與未來方向。随後,劉剛教授分享了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調查與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調查結果,此兩項研究填補了我國相關研究數據空白。在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調查中,對比分析四個城市餐飲行業的平均浪費概況、浪費總量及結構。中國農村家庭食物浪費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家庭食物浪費遠低于城市家庭和城市餐飲,并對農村家庭食物浪費驅因分析。此外,劉剛老師還介紹了中小學和大學食堂的食物浪費實證調查研究,發現中學食堂的浪費情況遠遠高于城市餐飲業。

最後,劉剛教授在對中國全系統食物損失與浪費估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食物生産、消費和消費後的資源效率及其生态環境影響,并基于歐洲經驗提出了避免與減少浪費、其他人食用、動物食用、工業用途、堆肥、發電與填埋的減少食物浪費和資源化利用的策略優先級。在交流讨論環節,焦利民教授、王真教授、朱聯東教授以及其他多名師生就智慧食堂、國别差異、國家糧食安全以及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向等問題與劉剛教授充分互動。

了解劉剛教授更多研究,可查閱論文詳細閱讀: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_h8uoxsAAAAJ&hl=en&oi=ao(需用鏡像訪問)


文本:胡元超 李瑩

供圖:段芷薏 賈琦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