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在計算機學院201教室與線上騰訊會議同步舉辦了《一個GISer的成長探索與留學感悟》講座,主講人為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博士後,我院2012屆優秀畢業生葉翔。葉翔博士後分别從碩士、博士與共性話題三個方面與同學們分享了他留學八年的所思所想,為同學們未來的發展規劃提供了頗多經驗。講座主持人為我院地理信息科學系系主任任福教授。
首先在碩士階段,葉翔博士後強調上課是碩士研究的基礎,做好筆記,學會整理則是碩士生的必備技能,并且與我們分享了他優秀的筆記習慣。另外,他還強調必須學會用時間計劃表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他也表示在做事的過程中不要追求完美,先追求完成,進而才能保持前進的空間與熱情。其次,葉翔博士後與我們分享了他讀論文的習慣。他表示優秀的論文要做到三讀,第一遍梳理論文中的生詞、短語、長難句,第二遍需帶有批判性思維梳理論文内容,把握文章脈絡,第三遍則學習論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好的論文如何開場,如何迅速聚焦到研究問題,如何介紹圖表。葉翔博士強調在碩士階段還需要注意論文寫作技巧。他強調論文寫作一切圍繞研究問題,數據方法是建立結果與結論的橋梁,結論則需有效的回答研究問題。在論文寫作中尤其注重邏輯線索的推進與圖表的講述方法。最後,葉翔博士後強調我們要學會積極分享我們的成果。在演講過程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到幻燈片上,要和觀衆有交流,并且要做到事先練習。

主講人分享的上課筆記内容

主講人分享的論文筆記内容
在博士階段,葉翔博士後首先強調的就是讀博是一趟孤獨的單行道,并且是一項高投資而産出及不确定的風險投資,因此必須要明确自己為什麼讀博。讀博必須做到“心有所想”即明确的知道自由想要什麼,“心有所愛”即是求而不得也不能影響自己的熱愛,“心無旁骛”即要做到專注于科學研究。另外,在博士階段葉翔博士後給出的挑選導師的建議是:要更加注重專業排名,最好能夠與導師性格互補,有共同語言。在挑選課題方面要将内容逐步縮小,不斷聚焦小的研究範圍。同時要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和熱門話題“若即若離”,在苦心孤詣與随波逐流中取得平衡。另外,他還強調博士階段的讀文章需要進階,要做到新論文與經典論文兼顧,揚棄質量較低的論文,并能做到論文為我所用。寫文章則更加關注思維的傳遞過程,長度不再是論文的硬性門檻。博士階段的講文章則更要了解聽衆,以最短的時間構建和聽衆的共識,使得聽衆可以講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論文創新上。

主講人分享的博士階段進階讀論文技能
在共性話題中,主講人首先強調的是在留學過程中要保持好的心态,要嘗試新鮮,發掘“新玩法”,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常态,因此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另外要抓住生活中的零碎時間學習一些技能,如編程與數學,并且需要保持會說中文的能力,要擁有跨文化的學術交際能力。學會數字化存儲信息,便于查找資料。要多參加學術會議、學術組織,做到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并且要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做好自己的詳曆與簡曆,打造屬于自己的專屬個人品牌。
最後,葉翔博士後耐心解答了同學們的提問,至此,《一個GISer的成長探索與留學感悟》學術講座圓滿結束。
文本:李瑩
供圖: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