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學術講座】劉江濤博士談城市信息模型(CIM)—深圳探索與實踐

5月6日晚上8點,在88858cc永利官网任福教授的邀請和主持下,深圳市規劃國土房産信息中心劉江濤博士為我們帶來了題目為“城市信息模型(CIM)-深圳探索與實踐”的精彩講座。講座圍繞城市信息模型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深圳市空間信息平台、時空大數據整合、城市三維仿真平台等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以及多個用于實際生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城市關鍵技術研發案例。講座在計算機學院201教室進行,同時通過騰訊會議平台在線直播。

2E341

首先,劉江濤博士為我們介紹了智慧城市的發展背景和前沿概念。劉博士介紹道,在城市傳統發展時期,城市以要素投入、園區開發建設、房地産開發拉動為主;在城市轉型發展時期,則以創造城市宜居環境為主;未來城市發展時期,城市發展理念與内生動力面臨重大調整,創新生态、知識經濟、創新團隊、高新科技等在數字和物理空間聚合和連接,形成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動能,以人工智能和黑科技為治理手段的智慧城市将成為新時代的藍圖。随後,劉博士展示了我國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穩步實施新基建戰略的一系列舉措。

緊接着,劉博士為我們講解了國内外智慧城市、智慧設施的先進案例。如波士頓的智能設施願景是空間設計要點對前沿科技的響應;多倫多的Sidewalk未來城市探索了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融合;上海從“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全局出發,統籌推進城市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杭州将數字經濟領域的相關基礎性概念上升為法律概念;雄安新區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而深圳提出了“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城市數字底座”、“城市智能中樞”等口号。

接下來,劉博士從城市信息模型(CIM)和CIM基礎平台的定義出發,發表了對CIM平台、城市操作系統、時空大數據平台的認知,即主要解決如何實現信息空間、社會空間、物理空間三元空間信息的高效采集、集成融合與共享服務這一問題。随後從測繪地理視角、工程建設視角、城市操作系統三個不同視角向我們講解了搭建CIM平台的探索路徑,并分别從全球尺度、大都市區尺度、全市尺度、片區尺度、路口尺度分析了CIM平台試點案例。

71FF6

最後一部分,劉博士介紹了CIM在規劃設計中發揮的巨大作用,CIM平台可以實現設計理念、構想的三維空間可視化,同時可以通過三維建模工具針對方案細部精細化建模,從而提供高仿真、精細化的可視化設計方案,如次世代建模技術實踐、VR/AR技術實踐等。劉博士最後還向我們展示了深圳市多規合一信息平台,此平台已經具備多源集成可視化功能。

報告最後,任福老師代表學生向劉博士提出如何權衡信息技術與人文精神在規劃設計中的地位這一問題。劉博士對此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見解。報告到此圓滿結束。

文本:胡亞珍

供圖:黃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