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資環優秀學術人物風采展示

寒冷的周末過去了

聽說你又被床封印了?

早起的flag常倒常立

不怪被窩太溫暖,是你的榜樣不夠強!

資環學院優秀學術人物出道

快來pick你的榜樣吧~


汪沛霖

專業:環境工程

導師:汪的華

研究方向:材料與環境電化學

座右銘:一蓑煙雨任平生


學術成果:

1.在國際腐蝕防護領域知名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中科院一區,五年影響因子6.894)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一篇。

2.參加2019年度全國腐蝕大會作口頭報告并收錄該會議論文摘要集論文一篇。

榮譽獲獎:

2017-2018學年度88858cc永利官网“優秀研究生”;

2018-2019學年度88858cc永利官网“優秀研究生”;

2020年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88858cc永利官网“校級社會活動積極分子”稱号。

科研經驗分享:

關于文獻:閱讀自己課題組的文獻,把握自己課題組科研項目的來龍去脈;閱讀自己課題領域的經典文獻與教科書,打好基礎;更要及時follow頂尖課題組的最新文獻,提高研究高度。

關于實驗:對于實驗類學科有一個自嘲的段子“Chemiestry=Chem is try”,但這同樣提示我們要注意那些實驗中的異常現象,如果這樣的異常現象可有效重現,往往背後存在的機理正是你今後文章的最大創新點。

關于心态:做不出結果心态爆炸的時候很多,學會放下手頭的事轉換下心情,生活遠不隻科研一件事情。


任偉

專業:環境工程

導師:張晖

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技術

座右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2F2FA

學術成果:

1. Ren Wei, Xiong Liangliang, Yuan Xuehong, Yu Ziwei, Zhang Hui, Duan Xiaoguang, Wang Shaobin. Activation of peroxydisulfate on carbon nanotubes: electron-transfer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 14595-14603.

2. Ren Wei, Xiong Liangliang, Nie Gang, Zhang Hui, Duan Xiaoguang, Wang, Shaobin. Insights into the electron-transfer regime of peroxydisulfate activation on carbon nanotubes: the role of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1267-1275.

3. Ren Wei, Nie Gang, Zhou Peng, Zhang Hui, Duan Xiaoguang, Wang Shaobin.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persulfate activation and N-doping in carbocat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6438-6447.

4. Ren Wei, Zhou Peng, Nie Gang, Cheng Cheng, Duan Xiaoguang, Zhang Hui, Wang Shaobin. Hydroxyl radical dominated elimination of plasticizers by peroxymonosulfate on metal-free bor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Water Research, 2020, 186, 116361.

5. Zhou Peng, Ren Wei, Nie Gang, Li Xiaojie, Duan Xiaoguang, Zhang Yongli, Wang Shaobin. Fast and long- lasting iron (III) reduction by boron toward green and accelerated Fenton chemistr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0, 59, 16517-16526.

6. Tan Weihua, Ren Wei, Wang Chanjuan, Fan Yuanrou, Deng Bing, Lin Heng, Zhang Hui.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ed with waste battery-based Mn-Fe oxides for pollutant removal: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 selective oxidation and LFER analysi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94, 124864.

7. 張晖,任偉,樊曉輝,譚偉華,熊亮亮. 一種電子轉移過程的測定方法及其在有機污染物降解過程中的應用(發明專利). 專利号:ZL 2019 1 0370904.6. 授權公告日:2020-08-04.

榮譽獲獎:

2017年 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與生态文明建設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報告一等獎;

2017年至2020年 獲博士專業獎學金;

2018年 獲“長江水環境研究高校協作組第十五屆研讨會”研究生報告二等獎;

2018年 獲88858cc永利官网資助,赴美國波士頓參加美國化學會256th年會;

2018年 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聯合培養一年(2019.01——2020.01);

2020年 獲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學術創新一等獎

2020年 獲“第三屆中國化學快報環境化學家論壇”最佳牆報獎。

2020年 獲南京大學紫金全興環境基金優秀學子獎

科研經驗分享:

1.主動學習,重視積累,所學的知識終會化為鋪路基石。

2.理清思路,合理規劃實驗;勤于思考,認真分析結果。

3.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數據及時處理和歸類保存。

4.學會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客觀評價、分析自己的研究。

5.善于分享與交流,有時會得到很多新的思路。

6.專注與堅持是成功的基石;當然,有些時候,也要學會放棄,多思考,多總結,接受失敗并早點失敗。

7.勞逸結合,善于調節自己的狀态,保持身心健康。


胡莉蓉

專業: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導師:蘇世亮

研究方向:空間分析在住房問題中的應用

座右銘:腳下雖是方寸,方寸裡必有乾坤

學術成果:

1.高被引論文,SSCI論文一區,Monitoring housing rental prices based on social media: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 and hedonic modeling to inform equitable housing policies. 《Land Use Policy》, 本人一作。

2.SSCI論文一區,A social-media-based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able housing policy in mitigating education accessibility induced social inequalities in Shanghai, China.《Land Use Policy》,本人一作。

3.SSCI論文一區,Dynamic healthy food accessibility in a rapidly urbanizing metropolitan area: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 and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local factors.《Cities》, 本人一作。

4.中文核心論文,健康公平視域下的城市食品荒漠研究進展,《科技導報》,導師一作、本人二作。

榮譽獲獎:

2020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9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9年優秀研究生;

2018年研究生集體舞大賽一等獎。

科研經驗分享:

保送研究生之後,我的導師,蘇世亮教授看重我在數學建模和機器學習方面的能力,讓我加入到他的住房研究課題中,希望我能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打破傳統住房研究範式。在蘇教授的指導下,我提出了一種機器學習結合特征價格模型的方法監測房租動态變化,并在國際期刊《Land Use Policy》上發表論文。該論文迅速受到衆多學者的關注和引用,成為高被引論文,也因此激發了我對科研的熱情,希望能利用所學揭示更多的社會問題。随後,通過對周邊學區房價格的長期觀測,發現“學區房熱”現象在學校招生前期尤為顯著,也引發了我的思考與探索。基于前期持續積累的社交媒體數據和空間數據分析方法,我提出了新的理論方法框架去闡釋教育可達性導緻的社會不平等問題。最後,該論文也成功在《Land Use Policy》上得到發表。

“多讀書,多看論文,多思考,多交流”這是導師對我的要求,也是我研究生階段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非常感謝我的導師和實驗室給予我的幫助,讓我在科研路上越走越堅定。

董向陽

專業:環境科學

導師:鄧紅兵

研究方向生物質資源化學

座右銘:少說,多做。

學術成果:

SCI論文一篇:Dong, X.; Cao, L.; Si, Y.; Ding, B.; Deng, H., Cellular Structured CNTs@SiO2 Nanofibrous Aerogels with Vertically Aligned Vessels for Salt-Resistant Solar Desalination. Adv. Mater. 2020, 32, e1908269.

榮譽獲獎:

88858cc永利官网2019-2020年度國家獎學金

科研經驗分享:

當收到學院的推薦,發現我這個踏上科研道路沒有多久新人竟然能夠有幸成為“資環院十大優秀學術人物”的時候,我内心其實是非常驚訝的。我自己也剛剛走上科研這條道路,還不敢妄談科研經驗,在這裡能夠分享給大家的也隻不過是寥寥科研經曆罷了。

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果,離不開我的老師的認真負責的指導。從做實驗到寫論文,再到投稿和回複審稿人意見,老師親自把關,指出我研究過程中的不足,手把手地指導我改正。正是在老師嚴格的指導下,我的研究體系逐漸完善,從一開始的完全不具備發表價值到後來的受到老師的認可,最終被頂刊接受。老師的指導給了我巨大的幫助,使我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除了老師的認真指導,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果還有賴于一點點好運氣吧。論文從投稿到接收經曆了半年,期間受疫情影響而不能補實驗,難以對審稿意見進行回複。憑借一點點好運氣,編輯多次接受了我們的延長回稿期限請求,最終還是接收了我的文章。

與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好運相比,自身的努力就不值一提了。

程超

專業:土地資源管理

導師:劉耀林

研究方向土地可持續利用利用與空間規劃

座右銘:Somebody has to win, so why not be me?

學術成果:

1.C. Cheng, Y. Liu, Y. Liu, et al., 2020. Cropland use sustainability in Cheng-Yu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 Evaluation framework, driv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path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56, 120692.(中科院SCI一區top,五年影響因子為7.491)

2.C. Cheng, Y. Liu, Y. Chen, et al., 2019. Diagnosing cropland's allowable range and spatial allocation in China's typical mountainous plateau area: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85, 1255-1268.(中科院SCI一區top,五年影響因子為6.419)

榮譽獲獎: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20年)

國家留學基金委(CSC)“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資格”(2020年)

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優秀學業獎學金”一等獎(2020年)

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籃球賽第2名(2020年)

88858cc永利官网“軍運會志願服務先進個人”(2020年)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優秀志願者”(2019年)

88858cc永利官网“優秀研究生”(2019年)

88858cc永利官网“優秀助教”(2019年)

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籃球賽第5名(2018、2019年)

科研經驗分享:

勇敢邁出第一步。開始即偉大,行動,是做科研重要的第一步!培養自己的好奇心,用好奇去敦促自己問問題,鞭策自己發掘事物本質,行動起來。同時,“與導師商量并合作”,以導師為引路人,導師們在相關領域已有相當的積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遠。朝着導師指出的方向不斷去細化、深化,在相當量的積累下與導師多交流多探讨,充分利用現實科研條件,在論文選題、研究思路和學術訓練等各個方面勇敢邁出第一步。

兢兢業業每一步。科研的過程是經過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從确認主題、查閱文獻、科研試驗、撰寫論文、投稿修改到“修成正果”。這就需要我們兢兢業業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堅持。最後能出成果的,可能不是那些天賦異禀的,但一定是那些努力堅持下來的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百尺竿頭進一步。對于科研付出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都是值得的,在“修成正果”刹那間,你将會體會到巨大成功帶來的喜悅感和滿足感。成功來之不易,點滴都應該被慶祝。不論是調完了論文格式,還是文章被接收,大大小小的勝利都值得慶祝。不要忘記感激為了達到最終目的你所走過的每一步和給予你過幫助的導師、老師、親朋、好友、審稿人、合著者、合作者。正如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别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這個過程更要提醒自己持續努力,道阻且長,行則将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朱思陽

專業:土地資源管理

導師:孔雪松

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與區域規劃

座右銘:時時能選擇,路路有回轉!

學術成果:

1.S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Rural Studies》上發表英文論文《Identification of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volved in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Wuhan city circle, China》

2.核心期刊《經濟地理》上發表中文論文《湖北省人口—土地—産業城鎮化的時空分異與動态耦合分析》

3.核心期刊《規劃師》上發表中文論文《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剛性與彈性的互動邏輯及優化路徑》

4.核心期刊《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上發表中文論文《湖北省鄉村人—地—業時空耦合的狀态與動态特征》

5.核心期刊《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上發表中文論文《基于脫鈎模型的湖北省鄉村人—耕—居變化關聯模式分析》

榮譽獲獎:

獲得2019-2020學年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獲得2019-2020學年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一等優秀學業獎學金

科研經驗分享:

(1)“手中存美物,文章皆美”,擅于捕捉,習慣積累,量變激發質變,創新始于模仿,不止于模仿。

(2)要有決心和耐心,也要學會妥協與變通,考量時間成本才能提升效率。

(3)思維可以發散,落筆要到實處。

(4)可能的話,盡量做自己認為有些意思的研究。

洪永勝

專業:土地資源管理

導師:劉豔芳

研究方向:土地信息技術

座右銘:星光不問趕路人,時間不負奮鬥者。

學術成果:

自博士入學以來,以第一作者身份共發表10篇SCI學術論文。其中,Top期刊8篇,1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個人H-index為11(來源Scopus數據庫)。

已發表論文:

1.Hong, Y., Chen, S., Chen, Y., et al., 2020a. Comparing laboratory and airborne hyperspectral data for the estimation and mapping o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Feature selection coupled with random forest.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99, 104589.

2.Hong, Y., Chen, S., Liu, Y., et al., 2019a. Combination of fractional order derivative and memory-based learning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y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atena 174, 104-116.

3.Hong, Y., Chen, S., Zhang, Y., et al., 2018a.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level via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Effects of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44, 1232-1243.

4.Hong, Y., Chen, Y., Yu, L., et al., 2018b. Combining Fractional Order Derivative and Spectral Variable Selection for Organic Matter Estimation of Homogeneous Soil Samples by VIS–NIR Spectroscopy. Remote Sensing 10(3), 479.

5.Hong, Y., Chen, Y., Zhang, Y., et al., 2018c. Transferability of Vis-NIR models for Soil Organic Carbon Estimation between Two Study Areas by using Spiking.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82(5), 1231-1242.

6.Hong, Y., Guo, L., Chen, S., et al., 2020b.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 for estimating topsoil organic carbon: Effects of fractional-order derivative and optimal band combination algorithm. Geoderma 365, 114228.

7.Hong, Y., Liu, Y., Chen, Y., et al., 2019b. Applic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derivative in th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through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Geoderma 337, 758-769.(ESI高被引)

8.Hong, Y., Shen, R., Cheng, H., et al., 2019c. Cadmium concentration estimation in peri-urban agricultural soils: Usin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soil auxiliary informa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Geoderma 354, 113875.

9.Hong, Y., Shen, R., Cheng, H., et al., 2019d. Estimating lead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in peri-urban agricultural soils through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Effects of fractional-order derivative and random fores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51, 1969-1982.

10.Hong, Y., Yu, L., Chen, Y., et al., 2018d. Predic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y VIS–NIR Spectroscopy Using Normalized Soil Moisture Index as a Proxy of Soil Moisture. Remote Sensing 10(1), 28.

榮譽獲獎:

2018年9月:獲“2018年土壤地理與遙感聯合學術研讨會”的“優秀報告獎”(題目:分數階微分在土壤光譜領域中的應用);

2018年10月: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9年9月:獲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學術創新獎”一等獎;

2020年9月:獲88858cc永利官网“研究生學術創新獎”一等獎;

2019年12月:88858cc永利官网第十三屆研究生“十大學術之星”獲得者。

科研經驗分享:


1)多參加會議提升研究視野,多閱讀文獻積累科研想法;

2)注重跨學科學習,尋找交叉點優勢;

3)推行時間管理,強化自控意識。

吳子豪

專業:資源環境監測與規劃

導師:劉豔芳

研究方向:數字土壤制圖

座右銘:甯靜緻遠

學術成果: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共發表論文6篇,其中SCI論文4篇,中文核心1篇,會議論文1篇。

[1] Wu Zihao, Wang Bozhi, Huang Junlong, An Zihao, Jiang Ping, Chen Yiyun, Liu Yanfang*, 2019. Estima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plains using landscape metric-based regression Kriging model. Soil & Tillage Research 195. (SCI, Q1 top, IF=4.601)

[2] Liu Yaolin, Chen Yiyun, Wu Zihao*, Wang Bozhi, Wang Shaochen, 2021. Geographical Detector-based Stratified Regression Kriging Strategy for Mapping Soil Organic Carbon with High Spatial Heterogeneity. Catena 196,104953. (SCI, Q1 top, IF=4.333)

[3] Wu Zihao, Chen Yiyun, Han Yiran, Ke Tan, Liu Yaolin*, 2020. Identify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uburban soil using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17, 137212. (SCI, Q2 top, IF=6.551)

[4] Wu Zihao, Liu Yaolin*, Han Yiran, Zhou Jianai, Liu Jiamin, Wu Jingan, 2021. Mapping farm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plains with combined cropping system extracted from NDVI time-series dat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54, 142120. (SCI, Q2 top, IF=6.551)

[5] 吳子豪,劉豔芳,陳奕雲,郭龍,姜慶虎,王少辰. 綜合土地利用及空間異質性的土壤有機碳空間插值模型[J].應用生态學報, 2018, 29(1) : 238-246.

[6] Liu Yaolin, Wu Zihao*, Chen Yiyun, Wang Bozhi, 2018. Soil carbon mapping in low relief areas with combined land use types and percentages. ISPRS Ann. Photogramm. Remote Sens. Spatial Inf. Sci. IV-3, 285-292.

榮譽獲獎:

獲得2019-2020學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獲得2016-2017學年度研究生學業乙等獎學金

獲得2017年資源與環境科學學學院優秀共青團員稱号

科研經驗分享:

我覺得做科研首先是多讀好論文,重點關注本學科頂級期刊的最新論文,了解學術前沿的同時,思考如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有了一些思路和靈感後,結合可獲取的數據,多動手進行實驗。有時實驗結果不佳,在思考原因和優化結果的過程中,也會獲得新的思路。有了初步的想法和實驗結果後,我會去向導師請教,在和老師的讨論中,對實驗思路進行打磨,多次修改後,最終定稿。在投稿過程中,被拒稿甚至收到非常讓人沮喪的評價也是常有的事,需要調整心态,多和導師讨論;同時聽取審稿人的寶貴意見,慢慢打磨論文,切忌急躁,最後,享受發現新知識和論文接收的雙重喜悅。

姜紅濤

專業: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導師:沈煥鋒

研究方向:遙感圖像智能處理與地學應用

座右銘:有想法就實踐,不懼失敗,就成功了。

學術成果:

現已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論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期刊發表論文各一篇。

榮譽獲獎:

2020年10月獲得88858cc永利官网學術創新一等獎

科研經驗分享:

科研工作就是在訓練、思索和實施中,不斷強化自我資料收集、邏輯思維、動手實踐和表達能力,享受過程的激勵和結果的喜悅。

1.資料收集。精準快速收集專業領域的最新、最高質量的學術資源,以“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的學習模式,快速搞清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動态,事半功倍開展專業研究工作。

2.邏輯思維。解決問題之前需要仔細思考,搞清楚是什麼問題、如何解決以及這樣做的目的。在反複的邏輯錘煉下,抽絲剝繭般的搞清專業領域的研究本質,提煉科學問題,确定解決方案。

3.動手實踐。自己有科研想法是不夠的,需要實踐來驗證想法是否可行,對于地理信息科學,動手實踐就是要具備良好的代碼能力,多快好省的實現自己的科研想法。

4.表達能力。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别人認可。你的課題、研究領域别人已經出了不少成果,研究的路上你不孤單,但需堅持,不斷提升自我表達能力和文字綜合能力,從模仿做起,持續超越,逐步實現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聶 剛

專業:環境科學

導師:肖玲

研究方向:環境催化

座右銘: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學術成果:

1.New insight into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activation of sulfite with photosensitive organic dye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89 (2020): 123446.

2.Coupling Mechanical Agitation with Ultrasonication: A Facile and Gree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Under review)

3.Dramatically enhanced oxidation of phenol via ultrasound assisted PMS activation with MoS2. (Preparing to submit)

榮譽獲獎:

2019年 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資格 聯合培養博士生 88858cc永利官网-阿德萊德大學

2019-2020年度 88858cc永利官网博士生國家獎學金

科研經驗分享:

在做科研上,我覺得想要做好科研首先需要喜歡上科研,對做實驗有熱情,有激情。對未知充滿期待,對好的實驗結果歡呼雀躍,激動不已,同時也要做好面對失敗的準備。意料之外的實驗結果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或許真正的創新就出現在這裡,我的一些工作就是從失敗的實驗中發現的。

和導師定期要有一定的交流,既是約束自己也是激勵自己。肖玲老師在實驗上給了我很大的自由,但是在我怠慢和懶散的時候也鞭策了我,我非常感謝肖老師。大家也要和自己的導師處理好關系,我認為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我對以往的兩任導師都是持着畏懼并尊敬的态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