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思源論壇第90期】:胡莉蓉同學分享科研中的苦與樂

1128日晚730分,思源論壇90期在學院220學術報告廳如期開展,2018級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生胡莉蓉同學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寶貴的科研經驗。

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的胡同學現已在國際期刊發表SSCI論文3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篇,擁有如此亮眼的學術成果的她,每完成一篇論文時也有新的收獲。首先,胡同學以第一篇論文的完成經曆傳達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在進行第一個研究時,胡同學自主學習了數理統計、空間分析和智能計算等方面的知識,在做實驗過程中換了三種編程語言,重裝了三次系統。她表示,初入科研大門時,應注重方法技能的提升;

在完成第二篇SSCI論文時,胡同學從中探得了闡述社會科學類問題的思維邏輯,即從關注社會現象、發現社會問題入手,進一步剖析該問題的發生發展機制,再利用此前學習的數理統計、空間分析、機器學習等專業知識将其定量化并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最後提出相應的規劃建設以解決或緩解該社會問題;

在完成第三篇SSCI論文時,胡同學多番修改的經曆诠釋了一個科研人的韌性。“差不多做了一個學期的實驗,一直在優化結果,重做了無數次。”胡同學以調侃的語氣講述了這段曲折的經曆。這篇論文經過多次大修後終被錄用,但回想起來,這篇論文的影響因子也是最高的,她認為論文修改的過程也是完善研究的過程,因此在遇到拒稿或是較難的修改意見時無需氣餒,一定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胡同學的論文基本都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完成,還曾在大年初五趕回學校優化實驗,她認為做科研需要一段不受雜事打擾的、可以關注于研究内容的時間。

随後,胡同學分享了自己總結的經驗,一是關于如何實現論文創新,主要包括方法技術、理論、數據源創新,或将已有理論用于新的研究領域以及多個領域技術的綜合應用等,為同學們突破研究創新點提供了思路。二是關于培養良好的科研習慣,比如多看文獻、勤做筆記、邊做實驗邊記錄,并且強調平時應注重提升計算機算法水平和可視化技術。

最後,胡同學表達了她對科研的熱愛,并直言“有時候晚上會失眠想問題,但往往失眠的時候也是靈感迸發的時候”,同時她也相信,腳下雖是方寸,但方寸裡必有乾坤。講座結束後,同學們也積極地向胡同學請教了自己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相信大家都從胡同學的分享中收獲了力量,對自己今後的科研之路也有了新的思考。

文本:錢婧

供圖:黃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