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9:30在88858cc永利官网301學術報告廳,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學炎教授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大氣活性氮來源和地表過程的同位素示蹤研究”的學術報告。

劉老師緻力于氮同位素地球方法創新和應用,發現大氣氮源的定量解析和植物氮利用機制的詳細剖析,為制定大氣氮污染減排策略和評估氮沉降的效應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氮是地球生命活動必需營養元素之一,但近百年來人類活動導緻大氣活性氮快速排放且持續增加,産生二次顆粒物,影響空氣質量。同時增加陸生系統的大氣氮輸入,誘發植物多樣性和固碳能力變化、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

劉學炎教授開始對全球氮元素的來源、沉降分布和去向,其全球效應等背景進行了介紹,并分享了團隊在全球氮元素分布中得出的新結論:非化石源和化石源NOx貢獻相當,為全球減排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通過對北極苔原植被系統、京津冀地區的實例,分享了同位素技術在區域氮元素分布的研究應用。

最後,劉學炎教授就同位素領域發展進行了展望,一方面通過利用新同位素方法指标、新思路等方法更好地發揮氮穩定同位素的原位過程機制診斷作用,此外還有以模型為導向的觀測數據,整合研究參數化氮同位素證據,到系統、區域乃至全球尺度的陸地系統模式的趨勢。
文本:張淩博 陳佑淋
供圖: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