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下午四點,在學院220學術報告廳舉辦了“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四十八講,我院博士後解鵬以地形表面面積計算及其應用為題,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與大家分享了地形表面積計算的背景、微地形約束的地形表面建模方法、地表要素表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基于地表建模的應用案例。

首先,解鵬博士後分析了地表投影面積與地表表面積的差異為資源調查與科學研究帶來的不确定性影響,指出進行地形表面面積計算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并分析了目前實地測量、攝影測量、雷達技術、激光技術的優缺點及其使用場景,與運用等高線地圖、不規則三角網模型、規則格網進行表面建模與面積計算的特點與适用域,同時指出了這些模型在計算方法與應用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兼顧計算精度和計算效率,建立一套表面積計算方法成為亟需解決的研究問題。

接着,他從地形逼近、坐标轉換、建模方式與面積計算等方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微地形約束下的地形表面建模方法。在建模方式中,解彭博士後在改善傳統三角構網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地形要素特征的坡向約束構網方法,相比于傳統的建模方法精度得到了顯著提高。随後,他分别介紹了運用栅格數據、矢栅兼容、基于TIN數據、動态三角網剖分方法進行地表要素表面積計算的方法,為精确計算地表要素表面積提供了新的理論思路。
随後,主講人提出可以将地形表面面積建模方法應用于湖北省土地資源狀況分析、土地生态價值服務評估、土地景觀格局、土地植被固碳能力分析等方面。并對比分析了基于投影面積模型與表面積模型的差異,驗證了地表表面積模型的實用性。

最後解鵬博士後從建模、計算、應用等方面對地形表面及計算與應用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兩點展望:一為不同典型地貌類型、針對性的構建地形表面積建模方法,結合地貌單元自動提取技術,實現自适應地形表面積計算方法,二為将地表真實面積建模成果應用于糧食估産、工程建設、星球物理等。
文本:李瑩
供圖: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