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正文

學術科研

【學術講座】王橋院士暢談我國環境遙感監測進展

10月26日下午在88858cc永利官网220學術報告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王橋教授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我國環境遙感監測進展”的學術報告。報告圍繞環境衛星系統建設、水環境遙感監測、大氣環境遙感監測、生态環境遙感監測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交流探讨了中國環境遙感監測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及其未來發展方向。本次報告由杜清運教授主持。

CE5B1

首先,王橋院士指出随着我國生态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環保規劃工作需求的不斷提高,發展環境遙感監測成為國家重要戰略之一。在此背景下,環境監測的研究重點實現了從“局地尺度的環境變化”到“區域尺度的生态變化”再到“全球尺度的全球變化”的轉變,國家環境監測迫切需要把地面點上的監測、定時的靜态監測、局地的離散監測,利用遙感技術擴展到空間的面上監測、擴展到随時的動态的監測、擴展到全域的連續監測。

D3BF3

接着,王橋院士從環境衛星星座系列、大氣環境衛星系列及地面應用系統三個維度詳細介紹了我國國家環境衛星體系建設的現有成果及後續環境衛星發射計劃。王院士指出高分五号衛星系統、環境二号衛星系統等衛星系統的發展是我國環境遙感進入高精度、定量監測新階段的重要标志。

随後,王橋院士簡要地彙報了我國水環境遙感監測、大氣環境遙感監測及生态環境遙感監測的最新進展與應用舉例。其中,水環境遙感監測主要涵蓋水華監測、水體富營養化監測、面源污染監測、飲用水源地風險監測、黑臭水體監測等内容;大氣環境遙感監測包括顆粒物監測、灰霾監測、稭稈焚燒監測、污染氣體監測、溫室氣體監測等主題;生态環境遙感監測則以生态參數監測、自然保護區監測、生物多樣性監測、生态功能監測等方向為研究重點。

23425

  最後,王橋院士指出我國環境遙感監測的下一步工作應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發展環境專用載荷,優化國家環境衛星體系;二是系統突破自主環境遙感監測關鍵技術;三是全面實現天地協同的業務化環境監測。

文本:餘夢穎

供圖:馮文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