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公告  >  新聞動态  >  正文

新聞動态

“兩學一做”尋紅色基因 “一帶一路”展珞珈風采暨“走訪辛亥遺迹,重溫首義精神”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與辛亥革命博物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成功開展

2017年10月14日,88858cc永利官网環境類2016級博士研究生黨支部、地學土管類2016級博士研究生黨支部和環境工程專業(學術學位)2016級碩士研究生黨支部共計22名正式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份子,在三個黨支部書記(蔣惠夢、銀超慧、呂博學)的帶領下,參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與辛亥革命博物館,成功開展了“走訪辛亥遺迹,重溫首義精神”活動。此次活動依托三個黨支部聯合申報并獲批的88858cc永利官网2017年學生黨支部“活力創新工程”之“兩學一做”尋紅色基因 “一帶一路”展珞珈風采(HLCXGCY1702)重點項目。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微涼的秋風帶來絲絲寒意。懷揣着對革命先驅者們的崇敬和懷念,全體支部成員們來到了位于武昌區閱馬場的首義廣場。時值武昌起義106周年,廣場上鋪滿了或綠或白、或紫或黃的菊花,煞是美麗。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分别位于首義廣場的南北兩側,隔路相望。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我們的第一站點,其主體是紅磚砌牆、紅瓦覆頂的紅色兩層樓房,故又稱“紅樓”,是于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而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處所建的紀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景點。其門前鑄有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精神領袖——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靜靜伫立,凝望遠方。

館區内現有兩個基本陳列,即《鄂軍都督府舊址複原陳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迹陳列》。在《鄂軍都督府舊址複原陳列》中有:軍政府大門、軍政府禮堂、黎元洪住房和會客廳、謀略處、秘書處、孫中山會見湖北軍政各界人員處等。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迹陳列》中還另外陳列着留學生出版的宣傳革命的刊物如《湖北學生界》;留學生的墨迹和他們的代表人物的照片如《李書城與友人書》以及藍天蔚、劉成禺等人的照片。這些展品全景式地展現了武昌起義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成功的舉行了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因這一年為舊曆辛亥年,史稱“辛亥革命”。次日他們在此組建中華民國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号,建立中華民國。武昌義聲赢得了全國的響應,260餘年的清朝政府頓時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終。武昌起義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伴随着講解員的講解,我們認識了辛亥革命這一開天辟地曆史事件的重大意義及革命先驅者們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慨,整個紅樓在我們心中也由原來的敬畏轉化到現在的熟悉和坦然。

沿着首義廣場向南便是湖北省武漢市政府于201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而興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整體呈一個碩大的“V”字形,寓意勝利和武漢的騰飛,“楚國紅”色調寓意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辛亥革命博物館作為辛亥首義文化的标志性景觀,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與場景恢弘的陳列展覽成為人們追懷曆史和觀光休閑的浏覽勝地。

辛亥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曆史陳列》分為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創建共和、辛亥百年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按照曆史分段劃分為幾個小的闆塊。圖片、文字、模型、影視和仿古建築,應有盡有,把辛亥前後十年的曆史展示完全。

一樓為第一展廳,昏暗的燈光下,走道兩旁的柱式石碑上赫然镌刻着清末與外國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曆史事件。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辛醜條約……走向沒落的大清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人心中泛起一陣酸楚。展廳的其餘部分還用蠟像、油畫、微縮景觀等方式,為我們還原了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在第二展廳,我們了解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廣泛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為革命造勢的過程。從同盟會成立到黃花崗起義失敗,革命的力量不斷壯大。随着保路運動的爆發,革命的時機終于成熟。在第三展廳,1911年10月10日晚的武昌城,槍聲打破靜悄悄的夜晚,湖北革命黨人臨危發難,攻占楚望台軍械所,取得了起義的初步勝利。第四展廳地面鋪開了一幅中國地圖,辛亥革命的爆發,獲得了中國各省的積極響應,中華民國的成立。最後一個展廳裡詳細記錄了後人緬懷辛亥革命,保護修繕舊址遺迹的故事。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曆史留給我們血與淚的教訓。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自由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先烈,為推翻封建統治,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理想,以“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的革命精神。以鮮血和生命開展這場偉大的革命,其光輝業績彪炳千秋,永遠值得後人歌詠與贊歎。

百年辛亥,風雲激蕩。回首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曆史,心中燃起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意。辛亥革命中體現出的偉大的愛國精神和頑強的拼搏精神,鼓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100年前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呼喊響在耳畔,今天的我們,定當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重任扛在肩頭,砥砺前行!

供圖:蔣惠夢、李文德;通訊員:張揚、蔣惠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