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學院在220報告廳舉辦了“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六講,加州理工學院、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與空間科學獎學金獲得者馮楠博士後以“基于衛星遙感觀測的雲上強吸收型氣溶膠瞬時輻射強迫反演算法研究”為題,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地理科學與國土資源系洪松教授主持。

馮楠從研究背景與意義、研究目的、數據與方法、研究成果、結論與研究意義、未來展望等六個部分作了介紹。他首先以動畫的方式,闡述氣溶膠對氣候的影響,點明現階段研究氣溶膠的一個劣勢是缺乏專門的傳感器。随後,他對案例“評估大西洋東南部雲上氣溶膠直接輻射強迫”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比較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臭氧檢測儀(OMI)、雲與地球輻射能量系統(CERES)、雲-氣溶膠激光雷達和紅外探測者衛星觀測(CALIPSO)各自的特點,以及對于氣溶膠探測的優勢。在展示重點研究内容時,馮楠主要講述了運用軌道靜止衛星開發雲上煙塵氣溶膠探測技術,并和衛星與航測反演雲上氣溶膠光學屬性進行了比較。結合區域航測資料,馮楠運用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開發的雲上氣溶膠光學屬性及輻射強迫的反演算法,能夠對輻射傳輸模型估算結果進行校正,提高全空條件氣溶膠對區域及全球能量收支平衡的估算精度。馮楠的研究得出,存在關鍵的雲光學厚度決定雲上氣溶膠直接輻射強迫的符号,而雲上氣溶膠直接輻射強迫對低雲光學厚度敏感性更強,氣溶膠單一反照率對雲上氣溶膠反演具有較大影響。

在互動交流環節,師生就報告内容進行了提問。學院院長杜清運教授就模型的适用範圍與馮楠進行了探讨,地理科學與國土資源系副主任焦利民教授對近地面氣溶膠的影響趨勢提供了新穎的思考角度,整場講座帶給老師和同學諸多啟迪與思考。本次講壇吸引了學院各專業多名師生的積極參與。(宋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