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學院在220報告廳舉辦了“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七講,學院副院長沈煥鋒教授以“資源環境時空連續遙感監測方法與應用”為題,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地理信息與地圖科學系主任任福教授主持。

沈煥鋒以遙感觀測數據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指出當前遙感數據存在的不準确、不連續、不一緻、不精細問題,給資源環境分析帶來了極大的應用困擾,需要從技術的角度一一進行解決。他提出用濾波解決不準确的問題,以NDVI為例,介紹了移動加權諧波分析法。針對不連續問題,他提出将不同衛星的遙感影像融合并進行信息重建的解決方法。針對影像無有效時空重疊的不一緻問題,他提出引入新的傳感器,并進行歸一化處理,使之一緻化。對于遙感數據在空間和時間尺度無法同時精細的問題,他提出将高空間分辨率低時間分辨率的影像與高時間分辨率低空間分辨率的影像進行融合,提高其空間時間分辨率。
沈煥鋒介紹了他綜合應用上述技術得出的五個主要成果:一是對大氣PM2.5的監測;二是對臭氧進行監測以及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分析;三是對植被生态進行監測;四是對土地、土壤進行監測;五是綜合運用上述方法對DEM數據進行空間無縫化處理。

部分教師就沈煥鋒報告的内容進行了提問。學院院長杜清運教授就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關系和地理學的學科發展,與沈煥鋒進行了探讨。地理科學與國土資源系副主任焦利民教授對城市熱島效應趨勢和具體實驗細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任福推出了遙感影像融合的合理性。整場講座聚焦遙感學科,讓參加講座的師生了解到諸多的遙感前沿技術。本次講座吸引了學院各專業多名師生的積極參與。(付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