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下午4:30,“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二十九講在學院220學術報告廳舉辦,學院毛旭輝教授以“電化學環境修複技術:實驗探索與工程應用”為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

人類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隻片面追求GDP,忽視了環境污染問題。随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環境質量急劇惡化,人類在生産過程的末端增加治理污染的環節即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技術已經在工業生産系統普遍應用,但我國針對環境介質的修複治理技術尚待發展。在環境修複領域,電化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探索新的環境電化學技術十分必要。美國環保署(EPA)提出了綠色修複,即全面考慮修複行為造成的各種環境影響,從而減少修複的環境足迹,使環境效益最大化的修複行為。在此背景下,毛旭輝老師結合自身科研經曆,從電化學技術用于環境修複的實驗室探索和工程應用為我們介紹了電化學環境修複技術的重要意義和發展前景。
首先,毛旭輝介紹了鐵陽極高性能陰極協同的污染物還原過程、構建“惰性陽極-高性能陰極-活性陽極”的三電極體系用于污染物的去除、鐵電解輔助的化學氧化過程用于地下水的修複、垃圾填埋場氨氮污染地下水的氯電化學氧化過程、可溶性矽酸鹽輔助的鐵電解過程用于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及絮凝等多項實驗室創新性研究成果。

緊接着,毛旭輝介紹了環境修複工程應用對電極材料的要求及電極材料的研究進展。從電動力學脫水及土壤修複這一重要的環境電化學應用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了一種導電性、穩定性和機械性能最佳組合的聚乙烯-石墨複合電極,并且詳細介紹了該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失效機制和實驗室中的電動脫水應用等。對于工程應用,毛旭輝老師介紹了污泥電滲快速脫水及幹化技術的原理、優勢和兩種工程規模實施方式即異位施工和原位施工。然後,介紹了異位水庫清淤、湖泊清淤污泥的原位脫水幹化、渠道底泥電滲原位處理、武漢世界軍運會河道淤泥電滲脫水等工程實例。

最後,毛旭輝指出為實現電化學技術在環境修複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需要對電極材料實現基礎性的突破,電化學技術需與其他技術聯用,揚長避短、優勢互補。講座結束後,台下老師和同學就污泥電滲脫水的工程應用、鐵物種在電化學修複技術中的應用前景等,與毛旭輝老師進行了提問和交流。(文本:張小那;供圖:羅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