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新環境、新形勢、新挑戰,當以新态度、新要求、新策略從容面對。幸為珞珈學子,在學校和學院通力合作下,各式網絡虛拟授課平台各顯神通,資環學院的開學季“停課不停學”平穩進行。
網課的快樂源泉
學院胡石元教授在講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土地信息系統》課程中,采用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模式,開展了将疫情防控知識融入教學内容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将全班分為9組,選題緊密結合阻擊新冠肺炎疫情需求,涉及體溫監測數據采集、物資供需對接、确診病例空間分布、社區風險等級查詢、市民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布置學習任務後,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内,小組成員通過查閱資料、網絡交流,結合專業課程先導知識,完成了各自的初步方案,制作了PPT,并在第二個教學周利用QQ群分享屏幕的方式進行了網絡直播展示。每個小組從選題意義、現狀分析、解決方案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
每個項目展示結束後,通過語音、文字就項目内容進行交流讨論,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促使項目更加完善。全班9個小組選題涉及信息獲取(體溫監測、物資供需等)、信息表達(确診病例、疑似病例、風險等級的空間分布等)、信息處理輔助決策(物資調度、路徑規劃、疾病傳播方式等)等多個方面,選題内容與當前抗擊疫情需求一緻,與土地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内容要求完全吻合。從各小組展示的情況來看,同學們都積極參與了該項學習活動,對當前的疫情現狀有深入的思考,渴望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目前的困難問題,所提出的方案都有一定的針對性、可行性。同學們通過學習,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目前的疫情現狀,強化了疫情防控知識,感受到了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的精準施治、科學決策,感受到了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感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精誠團結、衆志成城;同時通過研究式、探究式自主學習,在深入地學習專業課程知識、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的同時,用另一種方式參與到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中,增強了主人翁意識、增加了國家自豪感。
2017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吳雲松同學對網課背景下的土管專業充滿了信心與期待,他認為:近三年的學習,對專業有了一定的認知和見解,并試圖将曆來所學課程歸為專業理論素養培訓、專業軟件技能運用、專業實踐經驗積累、通識知識拓展延伸四大類。根據不同課程的所屬類别,量體裁衣因事而制,方可順勢而為卒有所獲。在網課細節方面,吳雲松建議大家做到如下幾點:創設安靜的學習環境,靜心修習;科學規律的生活作息,勞逸結合;井然有序的作業規劃,穩步推進。硬要說點個人的做法,這些小竅門或可推介:将課表告知自己的親人,起到監督提醒作用,畢竟鬧鐘不是萬能的,自控力也是有極限的;可以嘗試給自己準備一個小本子,随筆記任務,助力規劃自己的生活軌迹;盡快擺脫對紙質書本的依賴,适應網絡授課環境,可以依托網絡課件資源直接整合電子筆記,并以符合自己文件管理習慣分門别類存儲,便于複習檢索提高效率等。
直播對老師既是挑戰也是驚喜
2018級環境專業本科生裴鑫海對環境系的網課也表達了自己體驗後的感受:“由于疫情的緣故,不知不覺在家已經上了快兩周的網課了,這兩周裡我在家上了部分環科的專業課,由于環科專業的特殊性,本來有一半專業課是實驗課的我們現在隻能待在家,但也給其他理論學習騰出來更多時間。”由于疫情,許多老師在課程中會經常以疫情舉例,環境生物學的老師就經常提及公共衛生安全,同學們就十分感同身受,也很有積極性。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隻有大家戮力同心,攜手共進,才能最終赢得這場戰役。“我們會配合老師完成好教學工作,也希望疫情早些結束,我們希望回珈。”裴鑫海作為身處疫情時期的資環學子如此期盼。
2018級地信專業本科生蘭峪反饋,她在多門專業課和通識課學習中分别使用了騰訊會議、騰訊課堂、超星直播、QQ電話、釘釘、zoom、哔哩哔哩TV甚至鬥魚直播等平台。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新學期的開學也隻能在這些應用裡采用“雲”模式,可正是這種被迫,反而營造了資環學子逆境下學無止境的勇氣。她說:“早上睡眼惺忪地打開電腦,按程序進入老師的直播間,在偶爾卡頓消失的講課聲中敲着鍵盤,在QQ群裡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平闆裡的PPT和paper上寫下筆記。在這樣新興的“雲”教學當中,緣于我的專業,又有了些許不同。”對蘭峪來說,網課帶來的最深刻的改變,并不是早晨痛苦地起床,也不是長時間面對各類電子設備的疲憊。在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下,許多課程都安排了實習和展示的部分比如空間信息可視化等,而“雲”教學卻使得這樣的安排夭折在了路上,但同學們不會因此錯失機會,反倒更加珍惜上課時間,下課也會自發組織彌補線下學習的缺失。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核心要義就是地理,于是當老師打開Google Earth向我們展示三維地球的簡單應用時,不同于真正教室裡的投影儀,每一個人都近距離地獨享了一個“地球”。從這一點來說,各類工具或軟件比如ArcGIS等的效果展示反而變得更加生動一些。
地信專業老師督促學生下載學習資料
網課教學莫名增進了課堂考勤的效率。各個課堂的老師采用了不同形式的簽到方式來督促同學們按時上課,也許在回到學校以後,這些方式還可以帶來現實中進行課堂簽到的新靈感。當然,為了保證同學們聽課的效率,老師們也盡力地布置了各種各樣的互動小作業,相比往日的正常教學,作業量似乎增加了,但在知識掌握這一方面卻的确有所助益。
地理科學(基地)班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理論實踐齊頭并進,專業的理論課和豐富的實習課給學生帶來全面的教學體驗。往常的課程經常伴随戶外調查、野外實踐等課外項目,但疫情的肆虐非但沒有阻礙同學們的學習,反倒衍生出許許多多更有趣高效的學習方法。2017級地理科學基地班的徐冬梅同學表示:第一周上網課,感覺很神奇,以前面對面上課,同學們效率不能說非常高,線上授課後大家反而更積極了。最直觀感受就是上網課作業比在學校要多好多,這很明顯帶來了更紮實的教學。第一周我們學習了中國地理學、土地經濟學、中國文化地理、空間分析與地學統計以及中英雙文的城市地理學等很多專業課。地基班的上課方式多樣,簽到方式也有不同,同學們緊張得每節課提前10分鐘就看Q群,生怕錯過了簽到。不得不說,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挑戰,也是空前的機遇,我們對于地理專業的興趣和掌握程度都有了以前很難獲得的全方位的提升。
面對軟件崩潰情況,地基班改換QQ群簽到
學生會主席吳雲松同學也将現在資環院的課程作出了四類總結和網課心得。
第一類課程,專業理論素養培訓,如:土地評價、環境影響評價、行政法學等,學習準則是“記憶”。說到底,知識大樹化形屬實屬虛,是建立在記憶的廣度、深度和清晰度上,唯有基于“知”,才能“知新”,而思維上的交織融合産生新的突觸,能強化理解,高效記憶。盡管屬于同一類别課程,但其各有所專,旨在培養特定方向和領域的理論素養,這與土地資源管理涉獵領域的廣泛性不謀而合。因此,在學習這類課程時,需要思考三個問題,“這是否是一個全新的枝丫,它指向何方”、“樹幹的哪些經絡是其基礎為它輸送養料”、“它的哪些枝芽又能和其他枝丫産生交集”。
第二類課程,專業軟件技能運用,如: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應用等,學習準則為“實操”。軟件技能學習,說看懂了等于完全沒懂,說試過一遍等于一知半解,隻有反複摸索熟能生巧功夫方成。不過,并不是各類軟件一視同仁,需将軟件用途和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判斷投入的精力是否得當。簡單來說,分析處理類軟件掌握得越純熟越好,成果表達類軟件擇其順者而通之。
第三類課程,專業實踐經驗積累,如: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地籍測量等,學習準則是“包幹”。專業實踐課為數不多,是能将專業知識和工程運用有機融合的經驗課,在衆多課堂式授學中顯得彌足珍貴。盡管疫情期間,這類課程開設受阻,但想以其重要性定不會不開設,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對待實踐課,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是有必要的,但建議不要一刀切,一個人僅負責專門的模塊,而是各個環節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将工程操作的每道程序都經曆一遍,才不枉此類課程設置的初衷。
第四類課程,通識知識拓展延伸,如:大學英語、大學體育以及各類通識選修課等,學習準則是“端正”。通識必修自然不必說,該課程具有一定強制性,端正态度認真對待是作為學生的底線所在。通識選修課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性,但并不代表不重要随便應付就可以了。興趣使然,既然選擇,端正态度也是必要的。如今,學科交叉融合漸成趨勢,不過靈感可遇不可求,但是認真的人眼中會有不一樣的世界,也會發現更多的機會。
同學積極參與讨論
網課開戰已兩周有餘,88858cc永利官网的師生們,雖不能像往常一樣按時開學,但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期初,大家對這樣的全新教學模式持有不同的态度,不過随着進度不斷推進,以及師生的不斷磨合,同學們已經将自己的歸“珈”情懷寄托于網課之中,甚至還在網課模式下找到了更好地學習方法和情有獨鐘的樂趣。
珞珈的早櫻開了,我們離勝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