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大資環學子參加第三屆湖北省地理聯合實習
日期:2019-09-15 21:50 來源:   訪問次數:

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聯合發起,88858cc永利官网、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湖北科技學院、湖北民族大學、河南大學、信陽師範學院等十所高校參與的第三屆湖北省地理聯合實習圓滿結束。我院代偵勇、鐘賽香老師帶領我院2017級地理科學基地班的羅東輝、張今、李欣琰、徐昕、楊越之同學參加了本次實習。本屆湖北省地理聯合實習從2019712日開始,至2019723日結束,曆時12天,本次實習線路為:武漢-天門-襄陽-丹江口-鄖縣-神農架-大九湖-秭歸。

YJPCIMJ3KW8D9DN7$QU)ZX7

1 第三屆湖北省地理聯合實習啟動會合影留念

由地大主辦的地理實習頗具地質特色,在實習過程中,同學們鍛煉了野外觀察和分析地質地貌現象的能力,學習了判斷岩石類型及成分、分析産狀和成因、繪制地層剖面圖以及野外記錄簿的記錄格式等等,練就了地理人必備的“地質思維”。

Cache_54568a816ba02117.  Cache_-622c9415f8192f57.

2 卧龍崗村東頭出露地層      3 卧龍崗村東頭出露地層垂直剖面圖

Cache_-6928f5c5b846fe20.

4 鄖陽區某地河流階地示意圖

晚間有各個學校的老師精心準備的學術講座,涉及地學研究方法、城鄉規劃、旅遊地理、健康地理、土壤、礦石、泥炭藓濕地等内容,我院代偵勇老師的《無人機在地理研究中的應用》演講精彩,用通俗的方式講解了無人機的類型、結構、功能與應用,讓沒有接觸過無人機的同學們也能理解,獲得了大家的一緻好評,報告後大家提問互動踴躍,現場氣氛熱烈。

1565409732814

5 我院代偵勇老師進行無人機應用的學術報告

為促進各校同學之間的交流,實習隊伍分為8個小組,每組由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組成,小組成員每天一起行動學習、交流讨論,并在實習最後一天進行專題報告。我院的同學們和他們的小組就生态移民、流域水土保持、大壩選址等問題進行了展示,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Cache_-43bf070ea66b2e8e.

6 第一小組同學利用餐後休息時間交流整理實習知識點

Cache_-670e781d16962f47.   Cache_-322a25994859e42a.

7 羅東輝同學所在小組的報告           8 徐昕同學所在小組的報告

行程及内容:

712日,啟動儀式後,實習隊參觀了地大化石林和逸夫博物館,随後乘車前往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察了石家河文明的考古發掘工作和古代文明的建城選址情況。

IMG_20190712_095140  IMG_0657

9 地大化石林的矽化木标本   10 考古工作者修複石家河遺址出土文物

IMG_0666

11 石家河文明古城遺址合影

713日,上午參觀了崔家營航電樞紐,引起大家注意的是“魚道”的設置,由于大壩的攔截,中華鲟等魚類的洄遊受阻,無法到上遊産卵,導緻水生生物多樣性受到影響,崔家營水電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辟了全長480米的魚道,方便魚類洄遊産卵,水利工程的建設不能以破壞生态為代價,崔家營水電站的魚道設計是一個積極的嘗試。下午抵達襄陽古城,随後參觀襄陽古城牆,了解漢江古河道。

IMG_20190810_134246 

12:崔家營水電站的魚道              13 襄陽古城牆(部分)

714日,實習主要在丹江口市進行,上午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博物館、登丹江口大壩,了解丹江口大壩的生态效益、壩址的選擇、大壩對生态環境及居民的影響,充分理解地理學與國家需求。爾後抵達農夫山泉丹江口基地,參觀農夫山泉丹江口水庫取水口、農夫山泉生産車間流程,參觀農夫山泉取水口後,從實踐中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午前往太極峽,觀察峽谷地貌,并學會基于判斷峽谷的形成原因。

Cache_-2662bba5db7229eb.  Cache_-60f0e37005e9f7a.

14 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展覽館            15 農夫山泉生産車間

IMG_0444

16 我院實踐隊在太極峽的合影

715日,鄖縣的行程包括卧龍崗移民新村和恐龍蛋國家地質公園,實習隊了解了恐龍的生活習性和其生活時代的環境特征,以及鄖縣恐龍蛋發掘、保護和研究現狀。在卧龍崗新村,我院鐘賽香老師講解了移民相關的知識,湖北地區的移民以生态移民為主,通常是為了躲避地質災害或保護生态環境。除了移民後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移民者的文化融入也非常重要,如何安撫移民者的鄉愁,構建、形成新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安全感,是搬遷工作需要認真考慮的。

  Cache_3eac7afd35ce8968.

17 恐龍蛋化石    

Cache_5c736bb1d021d234. Cache_-7d78e4c8bf5b1f73.

18 我校鐘賽香老師講解移民問題        19 羅東輝和小組成員采訪卧龍崗新村村民

716-19日在神農架林區和大九湖濕地,華中農業大學的陳家宙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土壤形成、類型和成分的知識,演示了野外采集土壤樣本、測量土壤顔色、酸堿度的方法。地質大學黃鹹雨老師和湖北大學李婷婷老師講解了大九湖泥炭藓濕地的成因、功能、濕地植物種類及政府濕地生态保護和規劃措施等内容。實習隊伍實地觀察了該區的岩溶地貌、土壤、植被和泥炭地,學習落水洞等典型的岩溶地貌的成因。717日下午暫别神農架,前往興山縣。

1565417578957 IMG_20190719_113848

20 測量土壤剖面AB層厚度            21 大九湖濕地

1565417550503

21 參觀大九湖濕地博物館

718,參加興山縣委座談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王紹強院長開展了《美麗中國生态文明建設百年藍圖的實踐與探讨》的專題講座。下午參觀昭君村景區,随後返回神農架大九湖。

720日,離别神農架,前往巴東神農溪了解纖夫文化以及學習如何進行區域文化旅遊規劃。爾後抵達宜昌市秭歸縣。

721-723日,聯合實習的最後一站在宜昌市秭歸實習基地,實習隊主要考察鍊子崖和泗溪路線。在鍊子崖景區路線,觀察崩塌、滑坡等典型重力地貌,深入了解新灘滑坡、鍊子崖危岩體的曆史、發展過程和形成原因,并就三峽地區的滑坡和崩塌工程治理進行系統總結。在泗溪路線,實習隊觀察蓮沱組、南沱組和陡山沱組的岩性和地層接觸關系,了解其沉積過程和岩相古地理背景,并就南方岩溶的典型發育特征進行系統總結。

 

Cache_3be1ab497bbbd612.

22 秭歸實習基地合影

IMG_20190721_090145

23 鍊子崖危岩體

1565417506644

24 侯林春老師講解岩溶地貌

此外,實習還考察了習家池、興山昭君村、屈原故裡泗溪生态旅遊景區等旅遊景點,思考了生态環境、文化遺産保護和旅遊景區的建設之間的關系,以及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業對鄉村脫貧、振興的積極作用。

實習途中我校李欣琰和張今同學操作無人機,為大家拍下了不少珍貴的影像:

Cache_3b24a429b8f5b2fe.

25 襄陽古城昭明台正射影像

PANO0001 Panorama

26 無人機拍攝的太極峽俯瞰圖

DJI_0007

27 李欣琰、張今同學和代偵勇老師操作無人機為大家拍照

野外實習是我們地理人接觸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手段,廣域長距多點的地理聯合實習線路加上衆學者針對相同或不同對象從不同視角的分析與探讨給我們打開了地理學的扇扇窗口,同時啟發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與機理,穿越現在看曆史與未來。與你同行進,與你并思考,觀察和思維的碰撞與邏輯建構,讓我們的野外之行與衆不同。

 

 

版權所有@88858cc永利官网-學工在線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珈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