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衆性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
6月25日,湖北省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在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順利落下帷幕,學院師生激戰賽場,斬獲多個獎項。由學院院長沈煥鋒教授、地信系曾超老師和黃文麗老師指導,2021級碩士生石浩傑擔任隊長的項目《智能生态雲腦--生态環境智能監測的引領者》獲金獎(隊員包括:2020級博士生林德坤、姜濤,2019級博士生蔣夢輝、馬俊,2020級碩士生馮曉敏,2019級碩士生王雨晨,2021級碩士生熊勁松、毛玉君,2019級本科生孫銘澤),由學院環境系鄧紅兵教授指導,2019級環境科學本科生肖依諾牽頭組隊,2021級博士生曹詩翊、2019級本科生李慧煜、葛雨桐等為隊員的項目《鄉絲之路—生物科技賦能蠶繭高值化》獲銀獎。2019級本科生羅婷瑜為隊員參加的《AntiE安急易-遙感智慧應急監測技術先行者》項目獲金獎。
智能生态雲腦團隊緻力于研發生态環境在線智能監測平台。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撐下,針對當前生态環境監測無法全面、準确、快速監測等難題,突破了遙感對地觀測技術在環境監測應用中諸多技術難點,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生态環境開展有效診斷、識别與評估,平台适用于大氣環境、生态碳彙、水環境等場景。智能生态雲腦團隊依靠核心技術有望推動現代智慧環境監測的快速發展,助力生态環境保護與“雙碳”目标實現,助推環保産業數字化與遙感AI數字産業化,引領生态環境監測新航向。
鄉絲之路團隊立足于利用高新生物技術賦能蠶繭高值化,将蠶繭加工成醫用級絲素蛋白和相應的三類醫療器械産品,解決目前市場上單一蠶繭加工方式會導緻産品的附加值低,産業鍊單一,從而導緻蠶繭的利潤率低,收購價低的問題。主打産品為骨折加速愈合生物膜,實現蠶繭高效利用和解決骨折痛點問題的雙突破。項目實現農民增收主要是依靠“專合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訂單農業+返利分紅”的利益聯結模式,建立标準化基地,高價收購優質繭,夯實産銷連接,與蠶農形成利益共同體。項目不僅在桑蠶業鄉村振興領域邁出了開拓性的一步,同時也填補了醫用級絲素蛋白原料市場的空白。
一直以來,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始終将探索更細緻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更合理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作為赓續努力的方向。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在全國“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競賽等賽事中屢屢摘金奪銀,為我校在創新創業賽事中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學院将繼續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整合優質資源,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