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我院的項目緻力于生産纖維素基新型可降解塑料産品,利用現有生産線局部替代進行工廠化生産,實現生産成本低廉化、生産過程無污染、産品降解完全,有效解決塑料污染問題,緩解資源威脅與環境壓力。我們有幸深入了解這一項目,并采訪到了大賽的主講人趙笑宇學姐。
分工合作,立項創業
回憶起整個比賽的過程,趙笑宇學姐說:“在疫情期間,團隊通過這種線上讨論的方式,針對項目本身給出較為清晰的思路,安排好分工,最終再做一個彙總。”與此同時,提到隊員以及指導老師趙笑宇學姐也說道:“整個項目裡有來自各個專業的同學,隊員們各司其職,把根據各自的專業背景知識與項目比較好的結合起來,做好自己比較熟悉的那一部分。除了發揮團隊成員的自主性,老師在很大程度上也對項目的一些基本材料進行指導,提出一些比較重要的答辯問題,團隊會圍繞這些問題去做更深入的讨論。”
攻堅克難,持力向前
在問到項目在完成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趙笑宇學姐說道:“作為團隊,在初期隊員更期待在一個比較集中的線下環境内,但是受疫情影響很多的工作都不得不線上進行,積極性受挫,工作質量也不能得到保障。後期團隊不斷的通過增加我們開會現場讨論的頻率,隊員漸漸地建立起來了熟悉感和信任感,在整個項目了解慢慢深入下來之後,責任心也會更加的提升,工作質量以及讨論的效果也都會慢慢的得到一些改善。”
感受分享,經驗傳達
最後,趙笑宇學姐也對此類比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較大的創新創業比賽的周期是比較長的,對參賽者來說,從大二下學期開始着手進行這樣的比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時間,可以在這時候積極地聯系一些已經有項目的學長學姐,或者是學院裡的老師、本專業的老師是不是有一個比較好的課題。另外呢,可以多去跟其他專業的同學們做交流,或者是去認識一些創業班的同學們,那可能會對這個比賽的參與、包括最後取得更好的成績都有比較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