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學科技獎拟推薦項目公示
我單位拟推薦下列項目申報第三屆廣東醫學科技獎,特進行公示,公示期:_2021_年_6_月_29_日至_2021_年_7月_5_日,公示期内如對公示内容有異議,請您向88858cc永利官网反映。
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徐鵬 13554674258
推薦單位名稱:88858cc永利官网
88858cc永利官网
2021年6月29日
附:公示内容
廣東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醫學科學技術普及獎推薦項目。
1.推薦獎種:醫學科技獎
2.項目名稱:地理信息系統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_
3.推薦單位:深圳市醫學會
4.推薦意見:地理信息系統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梁實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齊清文等合作完成的“地理信息系統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項目,受到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深圳市政府科技立項等基金支持。實現了地理信息系統在“健康深圳”便民服務平台的應用,攻克了在醫療資源分布需求預測、建設規劃和衛生決策支持、環境有害因素空間分布插值計算及其與疾病發生和死亡的關系、傳染病及慢性病患者地理分布變化及其相對危險性分析、中國新一代互聯網(打破國外根服務器壟斷)環境衛生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的建模、數據集成、大數據挖掘分析應用等方面一系列挑戰,取得系列成果。有些内容屬于國内首創并有實際落地推廣應用,論文他引192次,SCIE期刊他引151次,單篇最高他引57次。在方法和理論上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對相關領域科技進步有促進作用。我單位認真審核了該項目填報各項内容,确保材料真實有效,經公示無異議,我單位同意推薦其申報2021年度廣東醫學科技獎。
5.項目簡介: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衛生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在便民衛生服務項目管理,醫療資源需求和區域單病種醫療費用預測,衛生決策支持與建設規劃方面:設計建設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包含了GIS 應用、數十項便民服務及管理,在疾病防治、健康管理、解決看病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采用時空掃描等研究了深圳冠心病病例十年時空分布變化,對各區域未來發病率和住院人數預測,用貝葉斯多病模型方法為衛生規劃政策提供信息,應用到了區域醫療資源規劃實施。将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算法應用于心肌梗塞患者的醫療費用估計。結合中心模型、中值模型以及覆蓋模型,構建城市創傷急救中心選址模型,利用蟻群算法提高選址模型的求解效率。通過聚類分析劃分區域後再使用層次分析模型選址。對衛生決策、醫療資源規劃有重要意義。
2. 環境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空間分布插值計算及其與疾病和死亡關系的研究方面:采用面積權重、空間插值和空間自相關方法,獲6種空氣污染物時空分布特征,估算北京和深圳人口暴露情況。将紫外輻射強度(UV)對晴空指數和太陽天頂角餘弦的依賴關系建立了UV 估算全天空模型。采用描述性統計與地理統計結合對珠三角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屬含量及空間分布格局進行分析。 将貝葉斯最大熵 BME 模型用于空氣污染暴露濃度時空插值分析,從更細微中揭示大氣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對環境污染及疾病控制有重要意義。
3.傳染病、慢性病及創傷患者地理分布、變化及其相對危險性分析方面:結合空間分析、制圖和相關分析方法研究疾病流行。利用移動搜尋算法計算醫院的空間可達性。利用貝葉斯統計構建小區域疾病間分布研究的模型框架,基于馬爾可夫蒙特卡洛方法進行參數推斷。采用地理探測器研究各種變量的交互作用對交通死亡是否有顯著的影響,定量描述各類風險因素的效應。對相關疾病的控制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4.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方面: 采用地理信息和光識别技術進行火情預警。結合GIS技術采用中國下一代互聯網(CNGI,打破了互聯網根服務器被外國的壟斷)環境設計了疾病控制與應急響應系統和多目标決策應急資源多源調度系統。相關項目獲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2 項。對衛生應急管理及打破國外對根服務器的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6.客觀評價:經委托國家衛生部定點機構檢索,經過文獻對比分析,結論(詳見附件)如下:
1.在檢出的國内、外文獻中,可見其他學者相關研究内容
有文獻介紹浦東、南京等地醫療健康大數據平台建設,但未涉及在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中引入APP便民服務實現基于雲端的診療全流程管理。有佛山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空間數據地圖建設以及灰色馬爾可夫鍊模型、多模式 2SFCA 方法應用于醫療保健系統規劃(選址)等方面的研究。 有文獻涉及深圳以外地區大氣污染物時空分布, UV 輻射監測,以及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潛在生态風險的研究,但未涉及分析土壤重金屬污染和生态風險空間分布特征的新方法——Kriging空間插值法。有涉及深圳大氣污染對小學生肺功能及呼吸病門診量的關系。 有文獻涉及不同地區乙肝、高血壓發病時空分布特征并預測其發病趨勢、影響,助動車道路交通傷害危險因素及道路交通事故風險預測模型研究。涉及基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進行火災檢測的方法,涉及森林火災監測方法、識别系統或者林業防火智能監測預警及應急指揮系統等的建立,但均比本項目作者晚。
2.本項目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四大方面
2.1.在便民服務、醫療資源需求預測、衛生決策支持和建設規劃方面:除本項目組發表文獻外,(1)未見APP便民服務平台的專題研究報道(論文4-1);(2)未見采用灰色模型GM(1,1)對IHD未來發病率和住院人數進行預測,并結合現有醫院床位分布情況評估未來3年IHD 的醫療服務壓力的研究報道(論文4-2);(3)未見采用貝葉斯多病模型方法進行中國深圳缺血性心髒病空間分布模式分析以便為衛生規劃政策提供信息的研究報道(論文4-3);(4)未見結合中心模型、中值模型以及覆蓋模型構建城市創傷急救中心選址模型并利用蟻群算法求解法的研究報道(論文4-4);(5)未見利用基于網絡的空間數據采用聚類分析劃分區域結合層次分析模型對深圳市創傷中心空間選址進行優化的研究報道(論文4-5);(6)未見基于模糊信息熵的屬性約簡方法用于篩選人工神經網絡的輸入變量,并應用于心肌梗塞患者的醫療費用估計的研究報道(論文4-6)。
2.2.在環境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空間分布及插值計算、及其與疾病和死亡的關系研究方面:除本項目組發表文獻外,(7)未見采用空間插值計算分析北京市區人口 PM 2.5 暴露情況的研究報道(論文4-7);(8)未見系統分析深圳市6種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征以及與氣象條件的關聯,采用地理空間統計和分析的方法将地面大氣污染物監測散點數據通過空間插值形成連續的空間面數據,在區域面尺度上分析整個城市區域的大氣污染物濃度時空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物空間分布特征與氣象條件的關聯的研究報道(論文4-8);(9)未見通過分析青藏高原地區UV強度對晴空指數(Kt)和太陽天頂角餘弦的依賴關系建立了估算UV的全天空模型的研究報道(論文4-9);(10)未見采用描述性統計與地理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區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屬含量及空間分布格局進行分析的研究報道(論文4-10);(11)未見采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模型進行深圳市不同類型的空氣污染與呼吸内科住院的關聯分析的研究報道。(論文4-11);(12)未見北京大氣環境污染暴露與呼吸道疾病案例時空分析的研究報道(論文4-12);(13)除項目組發表文獻外,未見構建暴露反應模型(考慮了多種途徑PM2.5排放)以估計PM2.5暴露與各種疾病(肺癌、缺血性心髒病、腦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的關系研究報道(論文4-13).
2.3. 在傳染病及慢性病患者地理分布、變化及其相對危險性分析方面:除本項目組發表文獻外,(14)未見結合空間分析、疾病制圖和相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流行病分布規律及利用移動搜尋算法計算醫院的空間可達性研究報道(論文4-14);(15)未見将美容院、足療店、洗浴中心、按摩店等4種娛樂休閑場所作為風險因子納入到乙肝緻病因素研究中發現其分布與乙肝發病住院患者住址分布高度相關的研究(論文4-15);(16)未見深圳市高血壓住院人數空間變異分析的研究報道,研究發現構建小區域高血壓空間分異模型框架緩解小區域數據“過離散”效應與空間自相關(論文4-16);(17)未見“病例-對照”地理探測器分析各危險因素對交通事故的影響研究報道(論文4-17)。
2.4.在公共衛生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建設及信息管理方面:除本項目組發表文獻外,(18)未見與本項目相同圖像的森林火情識别和定位精度、消除不确定性方法和算法的研究報道(論文4-18);(19)未見基于WE的公共健康應急反應中的多源調度系統的研究報道(論文4-19);(20)未見在采用IPV6标準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環境下疾病控制與應急響應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研究報道(論文4-20)。
7.推廣應用情況:
論文4-1(梁實,王益新. 深圳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建設. 測繪科學, 2014,39(8):74-77, 87.)内容不僅有落地實施(應用證明3-1、3-2、3-3),而且引起了廣泛關注,論文被他引18次。該論文是對深圳市衛健委官方移動便民服務平台建設的總體設計,其将地理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實際應用到了深圳市衛健委官方便民服務平台。點選預約挂号,系統就會自動将各個醫院名稱和代表性建築照片由近到遠排列,點選任何一家醫院的地址,就會進入導航到該醫院的電子地圖。亦可以用此方法迅速選擇就近的社康服務中心。“健康深圳”APP還采用了該論文設計的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模式,将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市雲計算中心)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平台重新配置和優化成“多租戶”醫療雲服務平台,按應用軟件(SaaS)、平台服務(PaaS)、基礎設施(IaaS)三層設計,通過電子健康卡授權健康檔案庫共享,實現了基于雲端的診療信息共享與互操作、預約挂号和繳費、檢查結果查詢、健康咨詢、自我健康管理、遠程監護、家庭醫生簽約、機構間合作、雲處方及藥店配送到家等便民服務。 “健康深圳”APP,從2015年實施後至今,在疾病防控、衛生決策及便民服務方面的應用,對疾病防治和規劃、全民健康的促進和管理、解決民衆看病難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4-12發現了IHD發病率的時空變化模式以及時空聚集性,并預測未來三年全市各區缺血性心髒病住院發展趨勢,預測到未來幾年缺血性心髒病年平均住院負擔最重的區域是坪山區。該論文對坪山區人民醫院規劃建設提供了參考,2014年時該院心内科床位數為8張,現在已經增加為25張,新建醫院規劃心内科床位為135張。此項研究使坪山區人民醫院有預見地增加了心内科床位數,保證了本區缺血性心髒病患者的就近、及時收治。(應用證明3-4)。
本項目主要完成人梁實任主編,杜清運、任福、齊清文、張岸等任編委的著作《急診流行病學研究與急救體系建設》一書于2020年簽約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該書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統在流行病學和急救管理中的應用”中應用了梁實、杜清運、任福、齊清文、張岸等編委與本項目相關的研究成果,涉及申報本項目中論文4-2、4-3、4-4、4-5、4-11、4-17、4-19、4-20,該章參考文獻中列入了相關論文。(其他證明10-1)。
8.知識産權證明目錄
序 号 |
類别 |
國别 |
授權号 |
授權時間 |
知識産權具體名稱 |
發明人 |
1-1 |
發明專利 |
中國 |
ZL200910162418.1 |
2012-10-03 |
基于可見光-熱紅外的多光譜多尺度森林火情監測方法 |
齊清文、姜莉莉、張岸、郭朝輝、程錫、梁雅娟 |
1-2 |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
中國 |
2009SR04099 |
2008-12-20 |
區域疾病防控與應急反應系統V1.0 |
齊清文、張岸 |
1-3 |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
中國 |
2009SR01744 |
2008-12-20 |
基于可見光-熱紅外的森林火情智能監測和空間定位技術系統V1.0 |
齊清文、姜莉莉、張岸 |
9.代表性論文目錄(*:通訊作者)
4-1、 梁實*,王益新. 深圳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建設. 測繪科學, 2014,39(8):74-77,87.
4-2、Yanxia Wang, Qingyun Du, Fu Ren(任福)*, Shi Liang(梁實)*, De-nan Lin , Qin Tian, Yan Chen and Jia-jia Li .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Prediction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ospitalizations in Shenzhe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4, 11, 4799-4824.
4-3、Qingyun Du, Mingxiao Zhang, Yayan Li, Hui Luan, Shi Liang(梁實)* and Fu Ren(任福)*. Spatial Pattern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Shenzhen, China: A Bayesian Multi-Disease Modelling Approach to Inform Health Planning Poli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6, 13, 436.
4-4、Yishu Zhu(朱一姝), Qingyun Du, Fei Tian, Fu Ren(任福)*, Shi Liang(梁實)* and Yan Chen. Location Optimization Using a Hierarchical Location-Allocation Model for Trauma Centers in Shenzhen, China. ISPRS Int. J. Geo-Inf. 2016, 5, 190.
4-5、朱一姝,杜清運,梁 實,石光輝,林德南. 城市創傷中心空間選址的層次分析模型. 地理信息世界,2015,22(3):1-7.
4-6、Qingyun Du(杜清運), Ke Nie and Zhensheng Wang(王振聲)*. Application of Entropy-Based Attribute Reduction and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 Medicine: A Case Study of Estimating Medical Care Cost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Entropy 2014, 16, 4788-4800; doi:10.3390/e16094788. Published: 29 August 2014.
4-7、An Zhang(張岸), Qingwen Qi(齊清文)*, Lili Jiang, Fang Zhou, Jinfeng Wang.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PLoS ONE. 2013, 8(5): | e63486.
4-8、Xiaolin Xia, Qingwen Qi(齊清文)*, Hong Liang, An Zhang(張岸), Lili Jiang(姜莉莉), Yanjun Ye, Chanfang Liu, Yuangfeng Huang. Patter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Pulletants during 2013 in Shenzhen, China.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2017;6(1):2.
4-9、Simao Peng, Qingyun Du(杜清運)*Lunche Wang, Aiwen Lin and Bo Hu. Long-term variation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ibetan Plateau from observation and estimation. Int. J. Climatol,2015,35: 1245–1253.
4-10、Yuqiong Liu; Qingyun Du(杜清運)*;Qi Wang; Huanyun Yu; Jianfeng Liu; Yu Tian; Chunying Chang; Jing Lei. Causal inference between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large-scale reg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226: 370-378.
4-11、Xiaolin Xia, An Zhang(張岸)*, Shi Liang(梁實)*, Qingwen Qi, Lili Jiang, Yanjun Y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Population Health Risk fo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7, 14, 950.
4-12、An Zhang(張岸), Fang Zhou, Lili Jiang(姜莉莉)*, Qingwen Qi(齊清文), Jin feng Wang.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ases in Beijing,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Impact Factor: 0.53). 03/2015; 23(1):73-76.
4-13、Luwei Feng, Huan Feng, Fu Ren(任福), Shichun Huang, Xiaotong Zhang, Yunquan Zhang, Qingyun Du(杜清運)* and Lu Ma.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and the Associated Mortality Burden in China between 2015 and 2016.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 14, 1321.
4-14、Tao Hu, Qingyun Du, Fu Ren(任福)*, Shi Liang(梁實)*, Denan Lin, Jiajia Li and Yan Chen.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Home Addresses of Hospital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Infection or Hepatoma in Shenzhen, China from 2010 to 2012.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4, 11, 3143-3155.
4-15、Yuliang Xi, Fu Ren(任福)*,Shi Liang(梁實)*, Jinghua Zhang and De-Nan Lin.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Risk Factors and Access to Medical Resourc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in Shenzhe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4, 11, 11505-11527.
4-16、Zhensheng Wang,Qingyun Du(杜清運)*,Shi Liang(梁實)* Ke Nie, De-nan Lin, Yan Chen and Jia-jia Li.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dmissions for Hypertension Disease in Shenzhe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4, 11, 713-733.
4-17、Zhensheng Wang(王振聲)*, Yang Yue(樂陽)*, Qingquan Li, Ke Nie, Wei Tu and Shi Liang. Analyzing Risk Factors for Fatality in Urban Traffic Crashes: A Case Study of Wuhan,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7, 9, 897.
4-18、Jiang Lili(姜莉莉), Qi Qingwen(齊清文)*, Zhang An(張岸), Guo Chaohui & Cheng Xi,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image-based forest fire recognition and spatial positioning, SCIENCE CHINA -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 Vol.53 (suppl I): 184-190.
4-19、Zhang An(張岸), QI Qingwen(齊清文), JIANG Lili(姜莉莉), 2011, A Web Base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ulti-resource Dispatch System. Phys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1, 1(3):236-240.
4-20、Zhang An(張岸), QI Qingwen(齊清文), JIANG Lili(姜莉莉).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eb-based disease control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on CNGI for Mekong sub-region, Proceedings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tial Data Mining and Geographical Knowledge Services, Vol.1(3):263-266.
10.完成人情況,包括姓名、排名、職稱、行政職務、工作單位、完成單位,對本項目的貢獻
梁實、排名1、主任醫師、副院長、工作及完成單位: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總體設計、組織實施、總結。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城市人群的PM2.5 暴露-反應時空機理研究”(41471414)的分課題主持人,深圳市多個相關立項課題主持人。具體參與了“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1)、(2)、(3)、(4)、(5)、(11)、(14)、(15)、(16)、(17)項目的研究,是論文 4-1、4-2、4-3、4-4、4-11、4-14、4-15、4-16 的通訊作者,是論文 4-5、4-17 作者之一。組織了深圳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建設(論文4-1)中地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内容在“健康深圳”官方便民服務平台的應用實施,2015 年起應用至今。
齊清文、排名:2、職稱:研究員、工作及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對本項目的貢獻:對應“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7)、(8)、(11)、(12)、(18)、(19)、(20)的研究做出了貢獻。主持國自然項目,策劃和設計了城市空氣污染物的時空分布規律挖掘、人群暴露在 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物下的緻病風險及其機理發現等的整套研究方案,并參與其中的關鍵技術研究;設計了“森林防撲火 GIS”中基于可見光圖像和紅外圖像的森林火情識别與定位技術的整體方案,獲得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主持 863 子課題,設計了湄公河“次區域疾病防控與應急反應子系統”,獲得國家版權局軟件著作權。是論文4-7、4-8、4-18 通訊作者,論文 4-11、4-12、4-19、4-20 作者之一。
任福、排名3、教授、系主任、工作及完成單位:88858cc永利官网,對本項目的貢獻:負責病例數據智能地理編碼引擎關鍵技術的設計和開發;針對各類疾病特點,使用疾病制圖方法開展疾病數據可視分析,探測地理或環境等暴露因素,預測其發展趨勢;使用城市衛生大數據分析方法,輔助城市疾病防控設施規劃決策。對應“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2)、(3)、(4)、(13)、(14)、(15)、項目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論文 4-2、4-3、4-4、4-14、4-15 通訊作者之一。論文 4-13 作者之一。
杜清運、排名4、教授、院長、工作及完成單位:88858cc永利官网,對本項目的貢獻:組織病例數據智能地理編碼引擎關鍵技術的設計和開發;針對各類疾病特點,使用疾病制圖方法開展疾病數據可視分析,探測地理或環境等暴露因素,預測其發展趨勢;使用城市衛生大數據分析方法,輔助城市疾病防控設施規劃決策。對“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9)、(10)、(13)、(14)、(16)、(2)、(3)、(4)、(5)、(6)項目做出了貢獻。是論文 4-9、4-10、4-13、4-16 通訊作者之一,論文 4-3、4-6 第一作者,論文 4-2、4-4、4-5 作者之一。
張岸、排名5、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工作及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對本項目的貢獻:對應“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7)、(8)、(11)、(12)、(18)、(19)、(20)項目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承擔了北京和深圳 PM2.5 日均濃度和人口暴露時空預測分析、大氣污染物暴露與呼吸道疾病風險和相關性的時空分析研究;參加森林火情的監測圖像自動識别與空間定位技術和基于可見光圖像和紅外圖像的森林火情識别與定位技術的研發,獲得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主持 “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 CNGI 信息服務示範系統”,設計了“次區域疾病防控與應急反應子系統”,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是論文 4-11 通訊作者,4-19、4-20 第一作者,論文 4-7、4-8、4-12、4-18 作者之一。
姜莉莉、排名6、高級工程師、工作及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對本項目的貢獻:對應“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7)、(8)、(11)、(12)、(18)、(19)、(20)項目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承擔了北京市和深圳市 PM2.5 日均濃度時空預測分析、PM2.5 人口暴露估算、大氣環境污染暴露與呼吸道疾病風險和相關性的時空分析研究;參加森林火情的監測圖像自動識别與空間定位技術、基于可見光圖像和紅外圖像的森林火情識别與定位技術、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項目之子項目“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 CNGI 信息服務示範系統”研發,獲得國家版權局軟件著作權。參與完成論文 4-7、4-8、4-11、4-18、4-19、4-20,是論文 4-12 通訊作者。
朱一姝、排名7、研究生、工作及完成單位:88858cc永利官网,對本項目的貢獻:綜合考慮地學、醫學、運籌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研究城市創傷救治中心選址問題。根據多模型耦合的思想,結合中心模型、中值模型以及覆蓋模型這三大經典模型,構建城市創傷急救中心選址模型,并利用蟻群算法這一啟發式算法求解模型,提高選址模型的求解效率。同時考慮到深圳市創傷中心的依托醫院相對集中這一特殊情況,通過聚類分析劃分區域後再使用層次分析模型選址。按照每200萬人一個創傷救治中心慣例,用不同方法和優化規劃了深圳 8 個創傷救治中心建設位置。論文 4-4、4-5 第一作者。
11.完成單位情況,包括單位名稱、排名,對本項目的貢獻
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排名1,對本項目的貢獻:該項目第一完成人梁實于 2016 年調入本院任副院長,經國家自然基金委地球學部批準,将其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城市人群的 PM2.5 暴露-反應時空機理研究”(41471414)分課題依托單位變更為此院,他還是與本課題相關的深圳市多個相關立項課題主持人。本院對項目完成起到了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給與了技術、人員和資金支持。梁實負責項目總體設計、組織實施、落實項目應用、課題總結。主持設計了深圳智慧醫療雲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并在“健康深圳”官方便民服務平台應用實施;主持了依據創傷發生地址和深圳地理環境制定 8 個創傷中心選址項目;主持了深圳高血壓、冠心病、肝炎、肝癌等疾病地理分布演變、資源需求預測;主持了深圳空氣污染物分布變化與呼吸道疾病發病關系的研究。具體參與了“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1)、(2)、(3)、(4)、(5)、(11)、(14)、(15)、(16)、(17)項目的研究,是論文 4-1、4-2、4-3、4-4、4-11、4-14、4-15、4-16 的通訊作者單位,是論文 4-5、4-17 作者單位之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排名2,對本項目的貢獻:此所是我國學科覆蓋最全的地理科學、資源科學、地理信息科學、生态與環境學以及農業政策研究等領域的國立研究機構。擁有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功能強大的網絡管理、高可信空間計算和數據處理與存儲平台。我所為齊清文、張岸、姜莉莉等主要完成人承擔國家自然基金、“863”和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等項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設備、數據和資金管理方面的支撐。其中,在開展空氣污染物與城市人群的暴露-反應關系和機理研究中,我所的環境化學與環境健康研究室和氣候地理研究團隊在大氣污染物擴散及對人群的危害等方面的科研積累,為本項目研究團隊提供了相關專業的理論和機理支撐;在開展區域疾病防控與應急反應方法和技術的研究中,我所的資源環境數據中心為項目提供了雲南及湄公河-瀾滄江次區域的衛星遙感和資源環境數據,同時網絡中心為項目組提供了 CNGI(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的網絡通道環境支撐;在開展森林火情監控和應急反應技術的研發中,我所科研設備平台中心為項目組提供了高精度攝像機、熱紅外傳感器等設備支撐。總之,在我所的全力支持下,項目組在大氣污染物空間分布插值計算與時空格局挖掘、空氣污染物與人群疾病之間關系研究、區域疾病防控與應急反應系統研發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我單位對本項目給予人員、技術、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88858cc永利官网、排名3,對本項目的貢獻:88858cc永利官网發揮綜合性高校學科交叉融合優勢,特别是“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學科引領全國,擁有“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地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兩個高水平研究基地。為本項目開展提供了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發的實力支撐。在本項目中,88858cc永利官网負責完成部分分項目疾病數據智能處理和地理空間建模,通過研發高效率的地址匹配算法實現海量疾病數據的智能地理編碼,即空間化;地理空間建模是通過使用 GIS 多尺度建模能力,研究各類疾病空間分異特征,構建空間分析模型,探測地理或環境等暴露因素,為城市公衛設置空間優化配置提供科學決策參考。本單位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對該項目進行了人員、技術、管理和資金支持。參與了研究方案制定和組織分課題實施。對應“四、主要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科技創新”中第(2)、(3)、(4)、(5)、(8)、(9)、(10)、(12)、(13)、(14)、(15)項目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論文 4-2、4-3、4-4、4-5、4-8、4-9、4-10、4-13、4-14、4-15 通訊作者之一。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