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朱聯東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評述“Disinfection driven by COVID-19 epidemic threatens global biodiversity”在線刊登于Science雜志網站的eLetters平台。文章指出,新冠疫情恐懼下所導緻的過度消毒或消毒劑濫用,或将威脅全球生物多樣性。
文中提到,在人類與新冠疫情長達一年多的鬥争過程中,消毒劑的廣泛使用有效遏制了新冠病毒的進一步蔓延。這些化學物質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劑、季铵化合物消毒劑和乙醇消毒劑等。然而,無論是從國家對民衆生命安全負責的态度出發,還是出于個體意識下的自我防範,消毒劑的用量及使用頻次或已超過殺滅新冠病毒所需劑量,即“過度消毒”。
已有學者認為消毒會傳播細菌的耐藥性基因,本文則進一步指出,消毒劑中的化學物質不僅對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而且對于某些敏感性生物而言,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縮小它們的生存空間,甚至可能導緻其滅絕。例如含氯消毒劑及其轉化産物在進入環境後需要長時間才能被分解,從而對野生動植物造成危害,而季铵化合物在環境中的被濃縮速度大于其降解速率,導緻其在環境中的不斷累積,從而威脅水生和陸地生态系統多樣性。
文章強調,由于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消毒劑中的化合物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通過揮發進入大氣或者滲透浸入土壤,并通過生态循環到達地球的各個角落。在生态系統中,食物鍊底層的微生物與植物最容易受到這些化合物的影響。通過食物鍊傳遞,有毒物質将會在食物鍊中處于更高生态位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積累,而且這一過程是長期的,具有隐蔽性,人們往往不會在短期内注意到這種問題。故這種積累下來的毒性将會成為生态系統穩定性的另一個挑戰。
文章呼籲,盡管在當前局勢下人類生命安全仍是首位,但我們還需探求在新冠病毒滅活與維持生态系統多樣性之間找到平衡。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衆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有意識地合理使用消毒劑。同時文章提到,某些組織或者機構可以幫助建立消毒劑的使用規範,研究及評估其潛在風險,并努力将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内。
注:《Science》eLetters欄目為電子版,主要刊登由《Science》編輯精選出的針對近期内發表于《Science》雜志所發文章或新聞所做的評論,以促進全球科學交流。
文章鍊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28/474.1/tab-e-letters#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