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動态  >  正文
科研動态
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2013-04-02 11:18:45     發布者:wxq     浏覽次數:

二氧化碳的捕集、存貯以及資源化利用是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舉措,也是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各國科學家都在尋求發展高通量的CO2捕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力争在這一資源環境熱點領域取得突破。最近,國際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了我院研究人員利用熔融鹽吸收捕集二氧化碳并原位将之轉化為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氧氣的研究成果(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3/EE/C3EE24132G)。論文題為《熔鹽電化學體系中CO2的捕集及電化學轉化為高附加值碳及氧》(Cap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CO2 to value-added carbon and oxygen by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尹華意,通訊作者是汪的華教授。

汪的華教授課題組通過三年多的努力,發展了一種以锂-鈉-鉀碳酸鹽的混合熔鹽為吸收液的大通量捕集和電化學轉化CO2制備氧氣和超細高純碳材料的新技術,稱之為MSCC-ET技術。熔鹽體系中的堿金屬氧化物能夠高效吸收、捕集CO2氣體,與此同時通過電化學反應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以碳酸根離子形式存在)持續分解,這一吸收轉化過程速度快、電效高、環境友好。研究表明所獲得的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高的比表面積(> 400 m2/g),可用作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和用于環境污染物去除的吸附材料。由于其制備成本不到現行市場價的1/5,高的附加值帶來的良好經濟性使這一技術可以不需任何補貼地大規模使用成本較高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也因這一制碳技術不消耗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因而既實現了CO2的減排又節約了化石資源。研究工作還對技術系統中的關鍵電極材料進行了優化,發現以普通金屬為陰極、以二氧化錫陶瓷為析氧惰性陽極即可連續高效的工作,不需任何貴金屬,也不需複雜的催化劑,從而為該技術的工程化開發和應用奠定了基礎。該技術已于2011年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據悉,《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是英國皇家化學會(RSC)能源與環境領域的旗艦期刊,2011年的影響因子為9.61,位列環境科學和工程類期刊之首。這也是我院環境工程系今年以來第二次在該雜志發表研究論文。

信息服務
學院網站教師登錄 學院辦公電話 學校信息門戶登錄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