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長江日報】王海軍:引導“一強多弱”轉向“一核多強”
發布時間:2021-12-15 11:31:30     發布者:魏秀琴     浏覽次數:

在打造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的過程中,要彌補“一強多弱”的短闆,引導“一強多弱”轉向“一核多強”。

王海軍教授團隊利用經濟、人口、交通、信息等要素流大數據,對武漢城市圈的空間結構進行刻畫和建模,發現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帶來的空間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九城正從“一強多弱”轉向“一核多強”。

王海軍說,目前,武漢城市圈存在“一強多弱”現象。具體來說,武漢城市圈中的武漢市“一城獨大”,其輻射帶動能力有限。武漢城市圈從“内圈”城市向“外圈”城市遞減,“外圈”城市接受“内圈”城市的輻射相對有限。他建議,在打造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的過程中,要彌補“一強多弱”的短闆,引導“一強多弱”轉向“一核多強”。

如何把武漢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王海軍提出需要特别注意三點:

第一,積極探索城市職能配套和小城鎮發展模式,多點開花。從城市等級劃分來看,潛江市、天門市、仙桃市、鹹甯市發展相對較弱,尚無優勢職能凸顯,城際聯系内部不均衡,表現為武漢—鄂州—黃岡三市之間聯系強,其餘城市之間聯系弱。這種“一強多弱”型城市圈不利于全域均衡發展,也不符合共同富裕的遠景,需要在全域範圍内創造更多“增長極”,搭建發展進程“主心骨”。其重點在于優化城市城鎮體系,積極培育“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縣級小城市”等多規模的城市主體,引導不同類别的城市規模合理、均衡發展。

第二,依循城際聯系網絡骨架,補齊區域發展短闆,固本強基。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西弱東強”态勢,交通網絡“外圍弱于内部”的傾向明顯,人口流動存在“不同等級規模城市間人口流動較弱”的問題。結合目前已有的武漢城市圈規劃來看,部分問題已得到重視,在頂層設計中都有所提及。

第三,保證交通基礎建設先行,配置多級别規模市場主體。保持交通基礎建設先行是保障武漢城市圈發展有序推進的前提;積極培育城市圈内多樣化的市場主體,營造機會平等的市場競争氛圍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大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活力保障;重視經濟協調發展,補齊武漢城市圈西部經濟發展薄弱的短闆,避免經濟發展差異的擴大帶來的“馬太效應”;結合各城市的優勢定位,在有可能出現産業承接或者轉移的城市間考慮城市間産業分工的結構性匹配。

(來源:長江日報《武漢城市圈同城化》)


信息服務
學院網站教師登錄 學院辦公電話 學校信息門戶登錄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