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的主編Eddie Chi Man HUI(許智文)教授在騰訊會議平台線上,做了題為“論文投稿期刊的重點建議”的報告,同學們在1教709收看了直播。主講人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論文投稿期刊的重點建議:一、如何找到“對的”期刊。二、修改後再審好消息? 三、如何響應所有審閱者
首先主講人提出了論文寫作的一些建議:你要專注寫一個合乎邏輯的故事,而不一定按時間順序寫;不要同時寫作和編輯;不要像大海撈針一樣埋沒你的論點;請同事檢查你的工作;通過寫review或response來發表;
主講人還提出,我們在開始撰寫論文前就應該先找到“對的”期刊。這個步驟相當重要,投稿到對的學術期刊不僅能降低收到拒絕信的機率,也可以避免初次投稿信心便受到打擊。此外,論文審閱者有可能曾在該領域發表過研究,甚至可能是您所引用的學者,因此能夠給我們用以改善論文的有效回饋,也會對我們的研究有較高的接受度。主講人引用了牛津大學出版社主編Lan Russell說的話“你應該選擇正确的期刊,如果你不認識任何一個此期刊的編委,這是一個壞兆頭,你需要檢查文章是否在要提交的期刊的接受範圍内。”那麼該如何确定哪一本期刊才是“對的”期刊呢?
主講人認為,首先,需要浏覽你的領域内前十的論文,看看這些論文是否集中發表于某特定期刊。一旦找出自身領域中最頂尖的期刊後,要接着進一步了解這些期刊所發表的研究類型是否與你的論文相同。再接着,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上檢視該期刊的引用報告和影響力指數。到這個階段,目标期刊範圍将縮小到一至五本。如果仍不确定該期刊是否适合投稿,可以用簡短的篇幅描述文章,并發信詢問該期刊編輯是否有可能刊出。
第二個重要觀點是:“修改後再審”或“重大修改”通常是好消息,别慌!
許多研究者在收到期刊回複要求作者修改後再審的決定以及一長串的修正建議時,當即的本能反應是感到恐慌。但這通常是好消息,表示您已經取得該期刊編輯讨論的空間。一般投稿的論文很少隻需要微幅修改就可獲得發表,主講人建議,可以先将該封通知郵件擱在收件匣中一兩天,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等情緒幹擾降低後,再客觀處理郵件内容。
第三個建議是:有條理地響應所有審閱者的建議。主講人建議先一氣呵成地讀完整篇建議後,再有條理地整理所有建議并加以分類,逐條響應并做出修改。可以把所有的建議歸類到下列欄目:審閱者建議、我們的響應、接受或拒絕、已完成、其他審閱者重複提起。
一旦歸類完畢,就能先針對簡單的部分進行修改,如:語言或格式等次要問題,再檢視有哪些意見是重複提起的,重複的建議隻需回答一次。最後,不論審閱者的建議有多麼瑣碎,務必要響應全部的建議。
同時,需要以适當的語氣響應審閱者的建議。應以謙遜有禮的語氣響應所有審閱者的建議。即使有些建議會讓您抓狂,但是千萬别将這樣的情緒傳達給審閱者或編輯,這隻會讓審閱者對您的印象大打折扣。
主講人解釋到,審閱者的回饋或拒絕是為了讓您的論文質量更好,收到一長串可能高達五十條的修正建議确實容易令人洩氣,甚至會讓人開始懷疑自己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對剛起步的研究者而言)。然而,許多資深研究者也會收到一長串的修正建議,他們也是冷靜地思考并回複期刊建議,最後大都能順利發表文章。所以,千萬别認為這是針對您個人的。無論回饋、批評、訂正、修訂或修改,審閱者的意見都是為了提升您的論文質量,增加文章被發表的機會。
最後主講人提到,如果有好的理論依據,可以挑戰或拒絕評審的意見,特别是當你已經考慮了所有收到的反饋并接受了其中的一些意見時,理性的解釋是會被編輯們接受的。
本次講座到此圓滿結束。
文本:邵麗冰
供圖:安睿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