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7日,我院8位學者參加了學校首次舉辦的“追求卓越”學術交流大會。其中汪的華教授在主會場做了大會交流報告,焦利民、應申、任福三位教授和劉殿鋒、黃文麗、楊敏、張旭四位青年教師先後在分會場做了學術報告。汪的華教授和沈煥鋒教授作為領域評議專家與報告人進行學術互動交流,對報告人提出學術發展的專業意見和建議。院長杜清運教授作為院領導代表出席了會議。
(該圖來自88858cc永利官网新聞網)
汪的華教授的報告題目為“高溫熔鹽電化學技術創新研究”,主要介紹了課題組近年來在發展熔鹽二氧化碳捕集-電化學轉化(MSCC-ET)技術方面的主要學術創新、未來工作計劃與合作需求。
焦利民教授報告題目為“城市擴張的過程、效應與模拟”,介紹了課題組在城市擴張微觀格局指标、宏觀過程建模、城市擴張效應分析以及城市化與國土空間優化模拟方面的研究進展,讨論了中國可持續城市化路徑及國土空間優化對策等問題,介紹了當前課題組在全球城市化與土地利用變化、城市化與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工作重點和研究展望。
應申教授的報告題目為“立體空間産權的三維建模關鍵技術”,介紹了3DGIS支持國家城鎮建設,在《物權法》支持下,順應自然資源部對自然資源的調查、确權、登記三維化的需求,開展立體空間産權的三維建模中三維體構建特殊性、空間關系約束、産權權益空間化等關鍵技術,聯合深圳市政府建立全球首個三維地籍系統并實現政府辦公業務化,有效支持立體空間産權的規劃、審批與建設等全流程,引領國際三維産權建模水平和管理體系的發展。
任福教授的報告題目為 “智能制圖”,報告圍繞探索地圖制圖學的人工智能途徑這一問題,研究主線從“地圖語言學→Web制圖學→新媒體地圖學→大數據制圖→智能制圖”展開,推動地圖和行業領域結合角色的“背景—互動—依賴—融合”演化,立足自主研發在線動态地圖平台,通過系列工程案例凸顯研究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劉殿鋒老師的報告題目為“土地系統動态演化機理與适應性優化決策”,介紹了全球變化與我國自然資源治理能力轉型背景下的國土空間優化決策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相關成果。面向決策精準化與動态化的需求以及傳統決策模式面臨的困境,重點讨論了适應土地系統時空非穩定性的動态抽樣、多土地利用主體決策行為自适應表征、全球變化路徑約束下的國土空間優化模拟等關鍵決策技術以及相關技術在當前國家戰略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黃文麗老師的報告題目為“森林生物量遙感監測與評估”,介紹了全球變化背景和國家應用需求下進行森林生物量遙感監測與評估研究重要性,随後圍繞這一主題分遙感監測、模型預測和區域評估三個方面,以研究難點、解決思路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對近年來課題組在美國東部三州(馬裡蘭州、賓西法尼亞州和特拉華州)、西部試點郡(加州索諾瑪郡)和中國湖南省典型森林區域的研究工作及其産出成果做了總結性介紹。
楊敏老師的報告題目為“地圖數據智能融合與深度加工”,介紹了地圖數據智能化處理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該報告首先介紹了地理信息服務(如位置導航)對地圖數據現勢性、完備性、一緻性等方面産生的新需求,分析了傳統地圖數據采集建庫與加工處理模式面臨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結合機器學習、知識工程等人工智能理論,從不同來源地圖數據的智能融合、地圖數據深度認知與尺度加工兩個方面,探讨了構建智能化地圖數據處理模型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途徑。
張旭老師的報告題目是“天然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機質的光譜性質及其結構初解”,介紹了天然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機質(CDOM)的來源和環境意義,彙報了CDOM穩态和瞬态光譜性質的最新研究結果,以及在此基礎上所推測的CDOM結構模型,該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釋與CDOM體系相關的實驗結果。
據了解,學校舉辦此次會議是為充分彰顯學校對學術和人才的尊重,表達學校推動學術研究進一步走向卓越的決心,展現各領域專家學者的風采。旨在通過這場高密度、高強度、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充分碰撞思想、激發靈感、推動合作。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