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二十二講:空間場模型重構——從線性剖分到正六邊形網格
發布時間:2018-11-30 10:36:15     發布者:梅菲     浏覽次數:


  11月22日下午四點半,“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二十二講在學院220學術報告廳舉辦,學院艾廷華教授以“空間場模型重構——從線性剖分到正六邊形網格”為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與大家分享了空間場模型重構技術及其在地理學中的應用。

講座開場


   對于實體世界的認識有兩種認知觀,場模型與目标對象模型。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醫學的中西結合,場模型與對象模型之間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中,場模型描述的對象遍布整個研究空間,強調“相關性”、“連續性”,是系統化、整體性、全局性的空間表達。正是這樣的特性,基于大尺度場模型揭示地學規律是當下GIS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此背景下,艾廷華教授從網絡空間線性剖分場、正六邊形網格模型及它們的應用為我們做了以下分享。

背景介紹

首先,艾廷華認為,基于GIS的視角,道路網、河流網、街道網等是空間數據分析的重要類型,在大尺度上的模式分析、流量計算、空間異質性判斷,都與場模型有關,建立網絡空間線性剖分場是十分有必要的。場模型視角下的網絡表達,不僅可以更好的模拟線路網、利于路徑屬性的差異表達,還可以彌補傳統栅格化拓撲關系被忽略的缺點,是栅矢一體化的初步探究。接下來他指出,對于剖分的線性單元根據約束條件可以做不同的權重值修正,基于此所做的網絡空間Voronoi圖、網絡核密度分析等都與實際情況有很好的拟合度,在城市中心度的計算、城市設施可達性分析、城市結構模式識别、城市設施共位模式識别、犯罪共址關系挖掘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


現場觀衆

緊接着,艾廷華提出,場模型構建的規則格網單元是正六邊形格網,按照Gosper曲線切斷的路徑存儲管理,具有更高的壓縮存儲效率。正六邊形網格模型在DEM的構建與分析上,相對于正方形格網表現出更好地光滑性、連續性、定位精确性。同樣的,正六邊形網格模型在地圖綜合、高密度區域高效注記、導航路徑規劃、隐喻地圖的表達等方面都有顯著作用。

總結發言

 最後,他總結道:栅矢一體化是GIS學科的基礎問題,将物理學中的場模型引入,重新思考空間場很有必要。正六邊形格網在DEM建模、空間分析、地圖可視化多方面比正方形格網優勢明顯,我們不僅要關注GIS的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向,關注栅格和矢量同樣重要。





文本:敖開顔

供圖:曾浩然


信息服務
學院網站教師登錄 學院辦公電話 學校信息門戶登錄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