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四點半, “珞珈資源環境講壇”第十八講在學院220學術報告廳舉辦,學院何建華教授以“城市地理研究的時空行為轉向”為題,帶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深入淺出,吸引參與人員認真聆聽,并積極參與互動。
就城市地理研究在新的技術背景和社會發展環境下面臨的一些新問題以及整個城市地理研究存在的新思維方式,何建華為大家做了詳細的報告。他指出,就報告背景而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 “物聯網”、“人聯網”引導城市地理研究的行為轉向,也即在新興技術、新興研究領域大背景下,城市地理學面臨的一個新的變化。
何建華認為,人地關系有一系列相應的支撐技術,例如城市感知,城市計算,基于感知的時空行為分析等,既能解決區域問題也能解決人類的問題。因此,其所在課題組提出在城市計算與時空行為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社會網絡分析”(SNA),它是近年逐步成熟起來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建立行動者之間交往關系的模型,來描述群體關系的結構,并分析它對群體功能或者群體内部個體的影響。他還為大家簡單介紹了網絡密度分析、中心性分析、集聚子群分析和信息傳播。
遵循這樣一個思路,何建華還介紹了在城市空間增長過程的建模分析。通過對城市人口流網絡分析進行講解,他使參會同學了解到,人們對于遷移的意願程度以及主要的驅動因子、基于城市要素流分析的城市網絡化與人口流動引導的城市網絡化空間增長模拟等問題。
最後,何建華對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他提出,自然與人文地理過程協同分析是GIS空間分析社會化應用于服務發展的必然需求;社會計算與地理計算結合是解決自然與人文地理過程協同分析的有效解決途徑;如何利用泛在位置數據等微觀個體數據,開展注入城市化、土地利用變化等中宏觀地理過程分析模拟是對傳統城市地理過程分析建模方法的革新。
本次講座共吸引了90名師生參加,其中教師14名、學生76名,大家的研究方向涉及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測繪工程、環境科學等專業。(撰寫:魏钰;攝影:劉琨)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