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席:黃甯昕
原文摘錄:中國将成立組建四大新機構報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中提出:加強對生态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自然生态監管機構,完善生态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态保護修複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态環境行為。
個人感想:生态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國家如此注重生态文明建設,我們學環境的同學更要響應國家政策,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觀,為國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态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原文鍊接:
http://m.toutiao.china.com.cn/news/article/39369.html
生活權益部部長:李卓
個人感想:十九大強調了對普通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指出了目前我國因為“家庭貧困”等原因而不能上學的情況已經過去,黨和中央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高度重視,強調了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讓所有孩子都有能夠上學的機會
原文鍊接: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1/c414305-29600097.html
生活權益部部委:葉瑛
個人感想:1978年,中國現代史上第二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的開始,我們迎來了祖國統一的新時期。香港、澳門的回歸讓華夏民族的脊梁更為挺硬。然而,2014年占中事件的持續發酵,2017年奧獨議題風波,時時警示着青年們: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絕非一勞永逸。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不僅意味着中國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增強,更意味着港澳在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同時,需要強調港人特别是青年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同時,新時代呼喚着祖國統一的新建設,呼喚着青年人自覺成為參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代新人。青年人應承諾:在新時代解決曆史遺留問題。
原文摘錄:港澳各大報刊紛紛聚焦中共十九大,認為十九大報告明确向世界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并制定出了實現中國夢的行動綱領。
原文鍊接:http://www.chinanews.co_m/ga/2017/10-21/8357778.shtml
文藝部部長劉雨晴:
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問題,其實質是對國情的認識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無疑是十九大報告的最大亮點,必将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起到巨大指導作用。
在論述新時代的特點時,習近平總書記将其定義為“三個意味着”、“五個時代”。“三個意味着”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表明了共産主義、社會主義的真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高度自信。
“五個時代”包括的内容非常豐富,回答的是我們要走什麼樣的道路、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标、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等問題。在這樣的新時代,必須要有新的作為。
文藝部部委王茜雅:
——新時代必須堅持以新的思想為指導。“新時代”應該有“新理論”。這個新理論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有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産生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則産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次飛躍,分别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革命、為誰革命、靠誰來革命、怎樣進行革命等重大問題;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回答的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中國現在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前沿,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并不斷将其發展。
——新時代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前提是需要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有準确把握。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曆史性變革,“美好生活”不僅包括吃飽穿暖等“物質”需求,還有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非物質”的需求。當前,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此基礎上,我們圍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強調三點:其一,堅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現在談發展,除了經濟領域,還拓展到了社會等領域。其二,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其三,堅持基本路線要做好意識形态工作,要進行必要的輿論鬥争,要有鑒别能力。近幾年,一些社會思潮不斷沖擊黨的基本路線,沖擊黨的領導和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核心的底線。所以,必須要以意識形态工作為保證,必須要有意識形态的鑒别能力。
——新時代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十九大報告提出:“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民族複興必然是空想。”“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方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我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加強黨的領導關鍵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要實現制度化、規範化。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确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另一方面,要全面從嚴治黨。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堅持的一條根本原則就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十八大以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切實落到了實處,真真切切見到了成效,而且被賦予鮮明特色;十八大以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不是停留在文字語言中和上傳下達的口号裡,而是真的下足了力、用足了勁,主觀努力不懈,主體追求強烈;十八大以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一系列舉措讓人振奮、叫人喝彩,人們從中感受到力量,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稱贊。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