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技術
技術負責人:胡将軍
聯系方式:13808663012
在截污、清淤的基礎上,對湖泊污染水體進行脫氮除磷、構建人工浮島生态工程、水生植被恢複重建、生态系統重建,改善重點區域水環境質量,促進大東湖生态水網流域内環境質量的改善,為區域内的旅遊業、外資引進等提供基礎條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為建成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清潔優美、生态良性循環的新農村奠定基礎。
1、生物濾池處理工藝
生物濾池是水處理中常見的有效措施,關鍵在于濾料的選擇,本項目選擇選用适合用于低氮磷濃度的湖水的處理,吸附處理容量大,運行費用低的“F.F”吸附過濾材料。該濾料主要由矽、鋁、氧三種原子構成,是表面粗糙、内部由大量微孔組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密度小,吸附容量大等優點。
“F.F”吸附過濾材料對NH4+的吸附是以離子交換作用力為主的專性吸附過程,生物“F.F”吸附過濾材料表面和孔内富集的物質主要是NH4+以及“需氮微生物”産生的各類形态的氮化合物。NH4+、NO3-等小分子物質,可通過促進擴散和主動運輸進入微生物細胞,而無需胞外酶的輔助作用。因此,生物“F.F”對氨氮的吸附-再生相對于一般的生物再生來講,更加迅速,并且極具針對性,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因此對NH3-N和TN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達60-70%,同時對T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運用“F.F”吸附過濾材料的整個處理系統流程見圖1,該流程除了脫氮除磷功能之外,還有湖水循環功能。
圖1 生物濾池湖水循環系統示意圖
圖2 生物濾池剖面圖
目前運用“F.F”吸附過濾材料的生物過濾工藝已經在滇池、太湖、東湖、北京部分湖泊湖水淨化處理工程中應用,取得滿意的效果。
2、生物淨化系統
生物淨化系統是利用生物吸收和淨化湖水中的污染物質特别是氮、磷等營養物質,達到淨化湖水的目的。第一階段工程中主要采用生物膜法處理工藝、造流曝氣充氧工藝和人工生态浮島技術。
① 生物膜法處理工藝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長于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态系統,其附着的固體介質稱為填料或載體。生物膜自填料向外可分為厭氣層、好氣層、附着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将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将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複以達到淨化污水的目的。
目前在湖水水質處理中,生物膜法有着廣泛的應用,其基本原理也是利用填料在湖中形成的生物膜,生長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這些微生物以有機污染物為食,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分解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淨化湖水。同時很重要的是,在湖水水質處理中,以微生物為食的小魚等其他小生物會聚集在填料的周圍,填料成為魚類及其他高級水生動物的優良卵床與養育空間,給水生生物搭建栖息地。這樣在水體中構成以微生物、小蝦小魚、大魚為基礎的循環生态鍊,通過食物鍊達到最終去除水中COD、N、P等營養物質的目的,逐步修複受損的水體生态系統。
目前用于湖水水質處理的生物膜法有許多工藝,生态基、碳纖維、立體彈性填料等,其實質都是在湖水中構建供水生物栖息的生物載體,利用栖息其中的水生物吸收降解湖水中的氮、磷和有機污染物。不同公司的差别在于生物載體的形式不同,或者利用不同的水生物種群,有投加人工培養的生物制劑,也有利用湖水中的土著水生物。圖3-5為幾種生物膜填料,其中(a)為立體彈性填料,(b)為碳素纖維,(c)為生态基。
(a) (b) (c)
圖3 生物膜填料
受污染湖泊水質一般都是屬於劣五類,聚集數十年污染的底泥以及尚沒有完全截留的彙流區面源點源污染,使官橋湖的湖水處理相當于低濃度的污水處理,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處理措施才能奏效,為後階段的生态調控和生态系統構建提供必要的水質條件。
本工程在生物膜法處理技術中采用的填料,篩選了聚烯烴類和聚 酰胺中的幾種耐腐、耐溫、耐老化的優質品種,混合以親水、吸附、抗熱氧等助劑,采用特殊的拉絲,絲條制毛工藝,将絲條穿插固着在耐腐、高強度的中心繩上,由于選材和工藝配方精良,剛柔适度,使絲條呈立體均勻排列輻射狀态,制成了懸挂式填料的單體,填料在有效區域内能立體全方位均勻舒展滿布,使氣、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滲接觸交換,有效處理流動速度較慢的湖水。
3、草-菌-魚立體複合生物操縱原位生态修複技術
針對湖泊水環境中氮磷營養鹽含量偏高,水生植物群落消失,生态系統脆弱,水體自我淨化能力較差的現狀,選擇耐污、生物量豐富、能四季生存且景觀效果好的苦草和黑藻,運用生物操縱技術理論,結合室内植物淨化模拟實驗,形成廉價易行的河湧、池塘原位生态修複技術,即草-菌-魚立體複合生物操縱原位生态修複技術。
該技術不僅使水體生态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而且能獲得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漁獲物,其對氮、磷營養鹽處理率達到30-50%,藻類去除率達到80%以上。
圖4 草-菌-魚立體複合生物操縱原位生态修複
4、天然覆蓋材料原位控制湖泊底泥氮磷及重金屬釋放技術
湖泊由于長期的外源輸入和水生生物殘渣的沉積,底泥富集了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屬、氮、磷等營養物和難降解有機物等,在水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時,可重新釋放入上覆水成為地表水潛在污染源。為此,研發天然覆蓋材料原位控制湖泊底泥氮磷及重金屬釋放技術,達到控制底質營養鹽與重金屬離子釋放的效果。
(a,等溫吸附曲線拟合;b,多步解吸結果)
(a,等溫吸附曲線拟合;b,多步解吸結果)
(a,等溫吸附曲線拟合;b,多步解吸結果)
完成項目:
中央環境保護專項“官橋湖(廟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版權所有 © 88858cc永利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29号 郵編:430079
電話:027-68778381,68778284,68778296 傳真:027-68778893 郵箱:sres@whu.edu.cn